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桓公,在继承王位之初,以超人的度量,任用想杀自己的仇敌—管仲为丞相,并且励精图治、实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民的措施,使齐国逐渐地强大起来,成为强国,称霸中原,成就了40年的霸主地位。但晚年却信任三位臣,把自己饿死在宫禁之内。
齐桓公37年,管仲病重难起,齐桓公到他病榻前探望并询问**未来之事。管仲交代说:“易牙、竖貂、开方这三个人绝不能接近和信任。”齐桓公问:“易牙把他亲生儿子烹了给寡人吃,表明他爱寡人超过爱他儿子,为什么不能信任?”管仲说:“人世间亲情莫过于爱子,他对亲生儿子都敢下毒手,怎么会爱你
管仲死后,齐桓公迫于管仲的遗嘱和大臣的压力,不得不将易牙、竖貂、开方三人免职,但因长期听不到他们拍马奉承的肉麻话,感到非常难受。过了不久,又将这三人复职。这三人被召回宫廷后,便沆瀣一气,朋比为,培养佞,打击忠良。后来齐桓公病重,他们用桓公的名义张贴了一张布告,禁止任何人入宫,又在桓公寝室周围筑起三丈高的围墙,不给送饭送水,终于把桓公活活饿死在宫禁中。可怜这齐桓公开明一世,称霸一方,到晚年却糊涂一时,任用三位佞活活害死了自己。
大凡世人,大多爱听奉承话,都希望顺情说好话。喜欢和珅,痛恨刘墉。能有几人具有唐太宗李世民的胸怀?能有几人具有魏征的胆略?一个统治者,在随心所欲的时候,如果听不到反对的声音,是很可怕的事情。既使反对的意见是错误的,也能从另一个方面提醒统治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对这一点,管仲及其左右许多大臣都看出来了,惟独身居高位的齐桓公却昏昏然。尽管过后易牙等人都没有好下场,但齐桓公晚年的悲剧,却像长鸣的警钟在敲打着世人,希望现代人们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镜。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