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朝鲜战争(之三)

尚英发表于| 人气:901

四、漫长的和谈

1
、和谈前的战局

1950
11月,联合国军由于错误地估计中国介入朝鲜战争的目的和深度,盲目地发动了圣诞节攻势,甚至还放出圣诞节让士兵回家的风声。但就在清川江一线,第8集团军遭到了中方军队强有力的反击,全军被迫一口气撤到了三八线以南,20天之内,联合国军一举后退了300公里。与此同时,东线的第10军也陷入重围,虽然最后成功突围而去,但面对中方军队强大的攻击力,联合国军内部充满了悲观失败的情绪。关于这一点,只需要听一听杜鲁门总统那篇关于原子弹的声明就已经明白无疑了,这个时候的杜鲁门总统,如果非要说他不是一条急得要跳墙的狗,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相信。

1950年11月30,大概是陆战第一师陷入重围的第四天,杜鲁门总统在会见记者时曾经说到:“关于使用原子弹的问题,是经常在积极地考虑。那是一种可怕的武器,它会连累到同侵略毫不相干的无辜的民众。我认为,不应该使用原子弹,原子弹要在必要使用时使用。”此时,大概他刚知道陆军第1
师陷入中方军队的包围之中,也很明白,一旦这支光荣的军队被歼,对于联合国军来说,意味着什么。虽然杜鲁门总统在一天之后即发表声明,否定了使用原子弹的可能性,但此举给世界带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震惊,美、英首脑在4天后的124进行了第1次会晤,这位英相虽然不是第2天就匆匆赶往美国的,但可以认为他是第1时间来到美国与美国的首脑会谈朝鲜问题。这次会晤基本上达成了在朝鲜继续战斗的共识,但英国提请美国注意,**有变成第二个铁托的可能。后来局势的发展,证实了英国的远见,遗憾的是这一点,美国人并没有留意。

就在人们满怀恐惧地注视着朝鲜局势的时候,中方的军队却出人意料地在三八线上停了下来,当时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意图。因此,有人猜测**的战略目的就是三八线,因此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好感,特别是西欧各国,他们一直担心朝鲜战争会最后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更担心美国的力量消耗在朝鲜,使得欧洲的防务出现空档而被苏联所渗透。因此提出了停战的建议,**代表伍修权还被邀请到了联合国。但是中方的反应却令人十分失望,他们提出了联合国军从南韩撤出,美国撤出台湾和中华**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条件。

就在人们的失望中,中方的第三波打击又开始了,1951年元旦,在潜伏的游击队的策应下,**军队再次怒涛般卷向联合国军,4天后攻陷汉城,军力的锋芒刺透了北纬37度线,**的说法这叫作第三次战役,而联合国军一方称它为新年攻势。经过这一波的打击,美国ZF出现了对朝鲜战争的绝望情绪,着手计划撤出南朝鲜。虽然这一次攻势只持续了6天时间,但对西方世界却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113,即新年攻势平静后的第5天,英、法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个议案,其中有以下的停战条款:
1
、建议立即停战。但必须保障这种停战不得用于准备新的进攻和隐蔽下次军事行动。
2
、停战期间,双方要互相寻求永远解决朝鲜问题的方法。
3
、外国军队要在适当的阶段撤兵。
4
、停战期间整个朝鲜的管理,由联合国批准的委员会负责。
5
、为了解决台湾的将来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等,建立包括中国、苏联、英国、美国4个**在内的特别机构。

不知道现在能有多少人能够猜到美国对这个提案会持什么态度?大概大多数的人是猜不到的。在表决中,该提案以75的比数通过,而美国投的是赞成票。美国这一票是该提案得以通过的关键,如果美国投反对,即便不行使否决权,该提案也会因66得不到多数票而不能通过。美国这一票赞成,无疑向世界宣告:为了停战,美国不惜认输。

这个时候,如果中方发表一个同意该提案的声明,并主动将军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或者只发一个就地停火的声明,胜利就是铁板钉钉一样不可改变了。可是,中方**首先还是ZG人,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天生就具有自我膨胀的劣根性,极其容易被短暂的胜利冲昏头脑,看不到潜在的危机。117,周恩来代表中方对这个方案提出了以下回应:
1
、谈判的结果,同意停战。
2
、在开始谈判的同时,承认中国为联合国成员。
3
、参加谈判的**为苏联、英国、美国、法国、印度、埃及和中国,地点在中国领土内。

在这个回应中的第1项:“谈判的结果,同意停战”本身就很有意味,它至少有两个含义:其一是中方对和平缺乏诚意,所以不同意先停战后和谈,为了在和谈中取得有力形势而要求保持军事压力;其二是中方根本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还沉浸在先前攻无不克的兴奋之中。在这种毫无妥协的咄咄进迫之下,美国被迫打消了即使认输也要停战的念头。从此之后,在朝鲜战场上,中方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天生就极易自我膨胀的ZG人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本来已经到手的巨大胜利和光荣。

12月23,在朝鲜的联合国军失去了他们的前敌总指挥: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因车祸殉职,对于这一起不幸的事件,韩国人不知到是应该感到悲伤还是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接替他的是另一位完全不同的美国将军,这位将军不管到哪里,随身总是带着一颗手榴弹,当然谁也不会指望他会亲自将这棵手榴弹投向敌人,但这个姿态无疑给了那些受失败情绪困扰的将士们一种激励,一种拿出勇气,停止后退,争取胜利的激励。他就是李奇微将军,他不但洞察到了**军队已成其势不能穿鲁缟的强弩之末,而且还正确的判断了**军队短期内决无法解决的困境:就是补给的落后。沃克的死其实是一件让世界得益的不幸,因为这为李奇微将军让出了舞台。

新年攻势平静下来后,**军队又一次地消失了,情况颇有点象一次战役那样,而联合国军又一次向北前进,尽管这次进军比较顺利,但是在汉江南岸的南汉山至杨子山一线还是遇到了38军的顽强抵抗,这一抵抗预示着**的进攻还在前面。很快,**的二月攻势就发动了,这一次进攻很快就击破正面的南韩军队,但在砥平里遭到美军的顽强阻击,3个师的兵力对防守的美军第223团无可奈何,最后在美军的机械化的快速反应部队增援下放弃了攻势。砥平里一战是自**军队参战以来,联合国军首次嬴得的防御战胜利,在此之前,**军队简直可以说锋芒所向,攻无不克,即使在长津湖的战斗中,退却的也还是美军。这次战斗,其意义,特别是在心理层面上大概仅次于釜山保卫战了。

**这一次的攻势是被迫停止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美军的顽强和火力的凶猛,导致**军队的伤亡大增,战斗减员直接影响到攻击力的持续。另一方面也在于战线越往南延伸,**军队的补给线就越长,在制海权和制空权尽在敌方的情况下,补给只能靠陆路并以黑夜作掩护才能够进行,补给线越长,最终到达的补给量就越少,从而使前线士兵不单缺少火力掩护,甚至还缺少药物和食品,使得伤寒流行,加上饥饿的困扰,军队的战斗力大大降低。而三八线基本上就是**补给所能够到达的极限。冲过三八线,无疑自取来亡。

此外,**军队多是步兵,北方的山地正好适合他们机动灵活的特长,相反,美军的优势火力和机械化长处都会又受到山地的道路和击死角的限制,不可能尽量发挥,机械化也只能使逃跑快一点。但到了南方,地势趋于平缓,机械化所能体现的快速反应得以充分发挥,加上强大的火可以无遮无掩地向中朝军队的头上倾泻。所以在南方的土地上,**的力量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在朝鲜的北方和南方,战场上的双方力量正好处于此消彼长之间,而这种力量的均衡点大致就在三八线附近。所以,战线最终基本稳定的三八线附近,是有其现实根据的,由此看来,说三八线并不纯粹是一条地理上的纬度线是不无道理的。

当然,朝鲜南方也多是山地,但总体上看,南方的山地比例比北方要少得多,而且南方山势也较为平缓。

战线最终稳定的三八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联空军的援助,其实**的空军大量的都是苏联的飞行员,由于在北韩境内的机场基本上不能使用,或者不适合喷气式战机使用,所以**的空军基地都在东北境内,所以飞机的作战范围也大致在三八线以北,再往南,空军的力量就鞭长莫及了,此时,**的补给线就完全得不到空军的支援了。

此后,双方在战场上虽互有攻守,但战线总的来说是在不断地北移,李奇微将军成功地将联合国军从失败的阴影中带了出来。到1951年的上半年结束的时候,战线又一次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而就在英法提案遭**拒绝后的第三个星期,善变的美国人又下定了留在南韩的决心,据说美国人的善变是从立宪会议开始的,在那次著名的会议上,无论谁都可以收回自己说过的话,大概只需说一句:I chang my mine。联合国还通过了将中国定为侵略者的决议,并再度确立击退入侵韩国的侵略者的作战目的。而当时,李奇微将军正率领联合国军向北搜索进攻,战场上的联合国军已经没有两个星期前的令那种恐怖的失败情绪了。

2
、不胜的战争

在李奇微将军的统率下,联合国军终于摆脱了无休止的撤退,并克服了对**军队的恐惧,重新找回了坚持作战的勇气和灵气,使战场上的形势渐渐地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战线也渐渐地向北推进,到了1951年的上半年结束的时候,也就是开战1年之后,战线已经大部份越过了三八线。但是战线越往北延伸,遇到的困难就越大,遭到的反击也越猛烈。

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会往哪个方向发展,还要再打下去吗?要打到什么时候为止?关于这个问题,华盛顿与东京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争吵的结果导致了主张为谋求彻底胜利,不惜对中国进行全面战争的麦克阿瑟将军被解除了职务,这位英雄的、创造了仁川奇迹的将军在其军事生涯的最后却落入了一个非常难堪的境地,他是从新闻媒体,而不是从上级指令中获得自己被解除职务的消息,发生这样的事情同样也使到解除他职务的杜鲁门总统感到非常尴尬。尽管如此,麦帅还是保持着军人的尊严离开了他曾经创造辉煌的岗位,而在他身后,仁川奇迹的辉煌将使很多反对他的人都将显得比他渺小。而接替他的李奇微将军基本上忠实于华盛顿的作战方针:打一场有限的战争。在诺干年之后,李奇微将军在他的回忆录《朝鲜战争》中写到:“我和第8集团军的全体官兵一样都深信,如果我们得到命令,我们完全可以在1951年的春季一直推进到鸭绿江边。然而,发动这样一次进攻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我们所能获得的好处。”

很显然,能否谋求战胜彻底胜利已经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生活物质”问题,是值不值得的问题了。而在华盛顿和李奇微将军眼里,谋求彻底胜利显然是一件“不合算”的“生意”。他们的顾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首先是**只动用了它三分之一的军队,如果联合国军不断地向北进攻,它再增加一倍,甚至两倍的兵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联合国军一方,再增加一倍的兵力则无疑会将欧洲的防务置于绝对空虚的险境,这决不是西方盟国所能接受的。从英法联合提出的那个让美国认输的提案,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西欧对美国深陷朝鲜的忧虑。如果再向朝鲜增加一倍的兵力,无疑将遭到西欧的强烈反对。

其次,即使兵进到鸭绿江,也并不意味着彻底胜利呢,因为占领了朝鲜马上就要直接面对深怀敌意的中国。由于中国对日本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的历史尚记忆犹新,**也正是以此为号召作战争动员的,占领全朝鲜无疑又一次挑起了ZG人这根脆弱的神经。而继续前进去占领中国又很可能象日本那样,在中国陷入泥潭。更何况即使征服了中国,美国还有余力应付苏联吗?焦头烂额的美国又以什么来迎战苏联这个毫无损伤的头号敌人呢?

所以从**的眼光看,尽量不将敌人进绝境,维持一个不胜不败的有限的战争并寻找体面的停战机场无疑是明智的。何况联合国军已经将侵略者赶出了南韩,当初参战,保卫韩国的任务就已经完成,只要它不再处于危险之中,也就没有必要再为它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且,经过三八线南侧的一轮交锋,联合国军也深信:**也已经意识到:要将联合国军赶下大海,也是绝无可能的。因为经过这一轮交锋,**也已经体会到由装甲和弹幕构成的火墙,终究不是人海战术可以攻破的。更何况脆弱的后勤将无力支持他们在三八线以南展开强有力的进攻。因此,联合国军也相信,在**眼里,停战也同样不失为明智的选择。而现在双方等待的,不过是一个双方都可以体面地停战的机会。

但这时,交战的双方都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虽然双方都有停战的意愿,但双方都认为由自己提出停战会有失体面从而在谈判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就在双方都处于进退两难的时候,停战的契机出现了。

1951年6月23,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通过联合国的“和平之价值”广播发表了以下的声明:“苏联**希望朝鲜事件能够和平地解决。作为其第一步措施,我们提议为了协商停战和双方从三八线相互撤退军队问题,在交战国之间开始进行停战谈判。假如双方都愿意结束战斗的话,我们认为这对和平来说所付出的代价决不是很高的。……”

这一次,**在第一时间就响应了马立克的声明,而美国在对马立克声明的见解表示了原则同意之后,还在寻求苏联的正式承诺。627,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对美国作出了以下的正式回应:“停战应在双方**军司令官之间进行商谈,应该是不涉及**的、领土的一切事项而严格地限定为军事问题的讨论。”在得到苏联ZF的正式回应后,美国正式决定了参加停战谈判的意志,向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李奇微将军下达了准备和谈的指令。

不胜的战争,终于找到了它的终结的方向,只是通向终结的道路却异常的艰辛。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

注册玫瑰网会员可以写自己的故事!立即免费注册
尚英 更新的故事
我要评论:
更多>>
  • 🙂
  • 😂
  • 😘
  • 😅
  • 👍
  • 💰
  • 💞
     


下一篇:溧水男性找情侣上一篇:若做了别人的情侣,你有如何结局?

客服微信号:mgqrkefu       官方客服QQ:278206907(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咨询客服    客服中心

    

法律声明:禁止未成年人、色情服务者、婚姻幸福者注册,禁止在本站发布任何色情信息。为避免误导,原玫瑰情人网正式更名为玫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