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阴冷苦雨,在气象上实在不多见。经常听到2012年末日论,而来讲课的D校老师说:2012末日已被美国人搞成了文化。在很多人判别中,美国人是比较靠谱的,没把握的事情他们很少干。我想末日成为文化,应该有一定基础,比如全球气温变暖,将导致异常气候增多,也许这漫长的冷雨就是异常的征兆,谁能说清呢,只要不冷死人,先活着、且乐着再说吧。
前几日办个公司,又走进八化建招待所419室,一年前的今天,我曾站在这扇窗前,那一排梧桐已点缀朦胧的绿意,一年里,我看着梧桐由点点新绿变成浓密的翠绿,再变为饱满的金黄,最后飘然落地。仿佛洞察了梧桐的生命全程,然而梧桐并没有死,它只是在情态上演绎了与人一生相同的四季轨迹,不同的是人生命落地将永不回复,而梧桐却可以来春再放。梧桐的生命有多久呢?风物长宜放眼量,只看到一年是不准确的。古人论长寿,以鹤为例,说鹤为禽,尚可千岁,人为灵长,岂不能哉。东汉学者王充反驳:鹤千岁,谁与同居而记数。一句话就把长生不老派驳得哑口无言。所以看得远,才能观察原貌,接近完整的判断。
树可以再春,人却不能。中国的道教搞了几千年,信徒却远没有佛教众多,重要的原因是道教宣传修炼成真,今生可以得道成仙,八仙都是活人成仙的例子。然而八仙都是传说,信徒没有见过身边成仙的实例,所以半信半疑。而佛讲今生修炼好,来世可以成正果。来世如何,验证到现在也没弄明白,所以佛比道教更有魅力。今生也罢、来世也好,成仙得道、轮回再生的想法在我辈心中肯定是渺茫的,我们都无奈地相信,死后,一切将归于黑暗,化为物质分子,虽然不灭,却已解构,与本来生命体完全不同,朽骨成灰土,散落永恒的宇宙物质中。也许要为悲重的生命轨迹添些亮色,有悲悯的人便想到了轮回、来生。用来生安慰劝解现在的人不要为生命的短暂、困苦而焦躁不安,只要稳住,轮回的生命一定更美好。不管有没有轮回,不管有没有天堂,不管劝慰的目的如何,如果相信了,并因此安静了,对人未尝不是好事。九华山是个迷人所在,山俊秀而渺远,佛鼓寺钟在云间传扬,形象地告诉人:平静是美好的基础,缭乱是凡尘的宿根。释迦摩尼说:自己是最后的岛屿,悲由自己、悟在自己,有生就有死、有合就有离。九华静夜的山岩,闪动隐约的烛光,烛光照亮的心间肯定有不同的镜像;看到烛光的眼睛,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人生太短,难以参悟亿年佛意。
对所有的人来说,几乎没有羽化成仙的可能,死是别无选择的归途。无论你有多富、有多贵、有多美,都要进火葬场,化为灰土。这个结局虽然无情,但很现实。可能因为害怕,我们经常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结局,次数多了,变成了心里习惯、思维定势,所以我们更多的、习惯地从眼前的现实思考问题、挑动情绪,很少想到自己完整的生命过程。现实眼光像块巨石横在我们观察人生路程的地平线上,让我们产生错觉,以为目前的事对自己很重要,以为自己可以一直活着。于是,我们放任自己纠结、痛苦、忌恨、失落、犹豫,在纷争中难以自拔,在悲喜中跌宕起伏。谁会想到,失去的已不能再来,得到的也不能永远拥有,糟糕的心态、迷乱的选择,无谓地撕毁着有限的生命日历,干扰着、消耗着宝贵的人生年华。活着,却没有质量。如果直到死前才明白,其实很多伤没有必要、其实很多事不值得,那将多么遗憾。
每个人心里的快乐是不一样的,人性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个性。有的人有钱了,高兴异常;有的人有钱了,感觉一般;有的人有钱了,反而失落。所以说人上一百五颜六色,但从比例上看,还是高兴的多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名句。乡关指的是家乡,但我以为指精神家园更好些。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生活处境与内心的理想家园越接近,就会越满足、越快乐、越安宁;反之就会伤心、失落、悲嘘。君子成人之美,能帮助别人实现理想的人,在古代被看做好人,现在也被看做好人,但前提是:你的理想不是升官发财。精神与物质相比,要复杂一些,因为精神属于意识形态,难以把握,比较飘渺。《失恋33天》有个情节很精彩,那个老板尽管与未来的老婆感情上不很合拍,但还是坚持与之结婚。*办婚事的司仪有些不理解,老板说:lv不会倒闭,而感情难免会改变,相对精神,物质要可靠些。他说的也许不错,但女司仪很快用事实让他体会到:感情的快乐比物质要美好许多。人和猪到底不同,猪吃饱了就快乐地哼哼,人吃饱了还需要鲜花、音乐、喷泉、吻、关爱、名利,自我感觉良好,才会哼哼呢。
《大话西游》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时光穿梭、物是人非、亦庄亦谐,魅力独特。至尊宝戴上紧箍咒后,还原齐天大圣真身,具备了超人法力,可紫霞仙子盼来了盖世英雄的情郎,却已不能再有人间的儿女情长,世间充满了太多的矛盾和遗憾。在无尽的天际,他们凄婉分手,生离死别已经不重要,那份美艳的爱情却依依相别,痛彻天宇,留下的,是浩瀚长空的寂寞和银星般思念,到此处,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