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偶然在书店翻到 看了几段话就想买的一本书它来自法顶禅师
不是想参禅悟道 就我的个人理解 所谓的禅语 是生命个体对人生的感悟和认知 每句话都可能是有道理的 它是个人在特定环境下的证悟 是对是错并不重要 判断与下定义不是我们阅读的主要目的 它可能无法治疗人生中的种种困惑与病痛 但还是有一定的舒缓、排遣功效的
---- 读它 只在于享受阅读的过程 不在于完全接受或者认同
◇我现在的住所,连门牌号码都没有。
当然,这里资源缺乏,环境几近原始,所以也无可称道;但是,能够纯真地生活,我已感到欢喜。而我也只是暂时依止在这样的状态罢了。
对修行者来说,哪里会是永久的居所?只不过如过客一般,暂借一宿而已。
◇看到庭院中沾着露水的西葫芦,想要摘下来送给朋友。
漫步田间小径或是山路上时,看到盛开的鲜花,
想要将心中对于美的悸动传递给朋友。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呢?
◇不管身在何处,我都是心无挂碍的闲人。
人们正是因为无法掌控内心,才会患得患失、载浮载沉。
我们为什么会愤怒或者悲伤?
相较于外界的刺激,无法控制内心才是缘由所在。
◇活着的时候,有谁能预知明天?都无法预料。
因此,“有花堪折直须折”,应时刻修正自己的内心,使之愈发清澈澄净。
人人都会老去,最终死亡。
但我们不应畏惧死亡,而应畏惧虚度年华。
◇物质或名誉,本质上我都无法占为己有。
它们只是我停留人世时,如影相随的附属品。
可以随我一同离开人世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我的。
所以,我现今所拥有的,其实并非真的属于我。
◇岁月夺不走证悟的灵魂,我们将生命视为己有,所以才恐惧它的消逝。但生命并不是我们的财产,而是始终存在的状态。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衰老,而是锈蚀的人生。
◇应尽量少使用拥有之物,若不节省,丰富的资源也会枯竭。
如若节省,即使原本贫乏,亦会逐渐丰盈。
拥有无多,也能幸福生活。拥有无多,也可看清自我。
◇修行者总是希望独处。
即使聚居某地共同生活,也是如隐者般各自修行。
他们即便相互扶持,也不会成为彼此的束缚。
他们最大的愿望便是独立与自由,如同不受束缚的野兽,
为了猎食而奔走山林间。
为了寻找独立与自由,他们孤身上路。
◇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必需的东西,而在于能舍弃多少不必要的事物,并从中获得多少自由。
◇“活着的时候忠于生命,全心全意地活着;
死亡的时候忠于死亡,全心全意地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