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生的自我实现过程与结果谁重与谁的思考

vincentyin2013发表于| 人气:1117

首先第一步:分析辩题,我们不妨将辩题“分裂补漏” 一下,()人生的((自我实现))过程《重于》结果。
这个人生究竟是谁的人生?是具体到某一个人?还是可以模糊的概念或者说是可以有一个代替的群体。又是怎样的人生?
我们如何去认识或者说判定“一个人”人生自我实现了呢?这首先要搞清“自我实现”这个词组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当然我们在对关键词下(取)定义的时候,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偏向自己一方,然而也不要忽略对方可能或必然出现的定义。
其次这还涉及到一个评判标准的问题,如何就说某个人生已经自我实现了,究竟是他人对你的认可?还是你的自我满足?这里千万不要误会笔者的意思,认为个人可以脱离社会的评定,而是大家不要简单认为“他人对你的认可”=“自我实现”=“自我满足”。“他人对你的评价”,这个他人,是具体到一个“甲”?还是多个人“甲乙丙丁“,亦或是很多人(大众)?还是专家?著名的哲学家?等等,更何况,群体的判断有时候也逃脱不了其个体之间层次的差异性。
下面我们来谈“自我满足“这个概念,其实在我第一眼看到这个辩题的时候,就让我想起我们学校(中国矿业大学)2005年“苏宁杯”全校辩论赛决赛的题目,“人为自己(他人)活着幸福”,我们坚持的是“为自己”,这个看似很狭隘,没有回旋的余地,也没有对方拔高后的“奉献”崇高,其实不然,我(教练)对队员们说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感受的主体还是自己,不是说我今天要给你一个幸福,你就会感到开心了(我们队后来夺冠了)。再者人本身是多种多样的,层次也不同,你不能奢望每个人都“为国为民”(其实那些伟人,英雄人物们还是为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平生抱负在奋斗奉献,只是他们产生的“利他性”是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再来看“重于“这个词,这个辩题其实是个“比较型”的辩题,如“大于,小于,高于,低于”等等,在遇到A与B比较的问题,最忌讳的就是只谈A(B)不谈B(A),一味说A(B)好,更过分的是毫无理由的乱攻击A(B)。其实要注意A、B这两者要兼顾,这不是“取舍”之类的辩题。
比如你说“我方认为结果重于过程。”对方回答:“没有过程哪来的结果?!”(这种反问我估计机率会很高)这时候,你就可以反驳到:“对方辩友显然是曲解了我方(辩题)的意思,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过程和结果谁重于谁的问题,不是在讨论“有”和“无”的问题,也不是在讨论孰轻孰重的问题。我们说结果重于过程,并不是说过程就很“轻”了,就可以忽略或舍弃了,恰恰相反,我方始终认为过程在人生的自我实现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为结果做出了很好的服*!
我记得美国有一位石油大亨(不记得名字了,SORRY!)曾经说过:“一个人成功了,他所受的苦难便成了他的财富。”这正是突出了结果的“份量”,再如凡高,他一生的经历(过程)不可谓不悲惨,可是多少年后?!人们才认识到他的价值。这莫过于是对世俗评判的一种委婉的讽刺。时代在变,某些评判标准也再变,可是作为自我实现主体的人呢?凄凄惨惨,来不及也不可能知道了。
我们可以把社会的人(10)简单地分个类:伟人,英雄等等(1)令人景仰,然而少之又少,难之又难!无法涵盖大众。大众(8)可能更多的都是看重结果吧,他们的认识是有待提高,但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你无法去奢求一个小贩会说:“我今天没有挣到一分钱(结果),但是我一点都不介意,我参与了一天日晒风吹(过程),你也不能抹杀大众的人生和他们的自我以及自我实现。坏人,犯罪分子等等(1),这些人都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是要坚决抵制和打击的。
还有要注意,过程和结果都有不同的趋向,有艰难的过程也就有顺利的过程,有好的结果自然也就有坏的结果,要认识到各自的不同对人生自我实现的影响。
对于俗语、名句,要酌情事理而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谢谢阅读本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

注册玫瑰网会员可以写自己的故事!立即免费注册
vincentyin2013 更新的故事
我要评论:
更多>>
  • 🙂
  • 😂
  • 😘
  • 😅
  • 👍
  • 💰
  • 💞
     


下一篇:不要再谈什么情和爱上一篇:交友

客服微信号:mgqrkefu       官方客服QQ:278206907(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咨询客服    客服中心

    

法律声明:禁止未成年人、色情服务者、婚姻幸福者注册,禁止在本站发布任何色情信息。为避免误导,原玫瑰情人网正式更名为玫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