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人性洞悉篇——人性的演变 1
-
引言:人类社会是由各式各样的人所组成的,所以以人为本正是注重人性,尊重人之常情的理念。反之,就如同当年汉朝晁错遭遇的可悲下场。晁错本质上是一个有学问、有思想、有**抱负、刚直不阿、大公无私、奋不顾身、永往直前、忠君报国之士。但是他致命的缺陷在于:不谙人情世故,即不通晓以人为本的人性、人之常情。加之其性格的刻薄、倔强、刻板、冷血、从而导致了他人际关系的紧张,最终以他不合时机的“削藩”的**主张而使朝野一片哗然,触犯了众怒,的藩王们纷纷举起“清君侧”的反叛大旗,迫使汉景帝“弃卒保帅”挥泪将其腰斩,让这个忠心耿耿的臣子成了“替罪羊”。呜呼!哀哉!历史已证明了,“削藩”的**主张是正确的,是完全为了巩固和维护皇权的举措。但是,错不在“削藩”本身,而错在晁错不洞悉人性而使其的平日为人,不得人心。错在像他这样一个不知如何保护自己及生命的人,更不可能为他人的生命负责。错在像他这样的一个不顾个人后果和安危的人,也不可能拯救**和**的安危。错在他抛弃了人权、人心、人性、人情而舍本求末...本篇就是专门探讨人性方面的感受、感言、感悟等点点滴滴...
子曰:食色性也。古代先圣早就明白了食物为生命提供能源保障;性帮生命复制繁衍和享受快乐本能之需求;衣为人们提供御寒遮羞之功能,从而构成了人的最原始的基本生存要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低生活品质的温饱型生活模式,而开始追求高品质的锦衣、玉食、美色,然而高品质的生活是需要金钱、权势、竞争等手段才能获取的。于是乎,利欲开始熏心,人欲开始横流,私欲开始膨胀,正与邪之间展开较量,结果形成了多元化的人格、人品、人性等人文文化。
在锦衣、美食、美色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赋予了文化的内涵,产生了美食文化、服饰文化、性文化。食物由原始的果腹功能转化为追求食不厌精的色、香、味、形、美、营养、健康的美食文化。衣由原始的遮羞、御寒职能转化为追求时尚元素为主的新、奇、特、异、靓、酷的时装文化。性由原始的本能需求转化为追求性感、幸福、情趣、快感、性和谐、性满足、性技巧等性文化。
衣、食、性已不再是现代人的生存本能之需,更是一种灵与肉的文化享受。若不洞悉人性而到行逆施,必将触犯众怒,碰得个头破血流。
人的性格大致分为内向和外向两大类。言谈举止张扬者为外向;言谈举止内敛、低调者为内向。性格的内向或外向并无优劣好坏之分,而是各有短长的互补性。外向者虽然能说会道,敏捷果断,热情有活力但也易过激而冲动或过分张扬而遭灾惹祸,较适合于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内向者虽然比较沉默寡言或大巧若拙但隐忍、务实、矜持、谨慎、沉稳、谦让、爱思考,大多有奇才因低调而深藏不露,更适合从事以物为对象的研究或技术工作。
性格与品格不打等号,因为无论内向与外向都有人格高尚者和人格低劣者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豁达开朗、慷慨热情、仗义相助、雷厉风行...是外向者的人格魅力表现。宽厚善良、坚忍执着、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厚积薄发...是内向者的人格魅力体现。而横行霸道、骄横跋扈、恬不知耻...皆是道德沦丧的外向者所为。冷酷无情、阴险狡诈、胸有城府、暗藏杀机...的行为是良心泯灭的内向者行事风格。因此说,内向与外向是能够和谐相处相融的,但善与恶,正与邪是不能相融的,却只能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不论人性如何演变,都无外乎是善与恶,正与邪的人格较量...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