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苏州古城的无限向往,于傍晚时分,到苏州。单从外表,已很难找到苏州的感觉,宽阔的马路、高大的建筑、阔气的高架桥,全然一幅现代城市的景象。要追寻苏州,还是要到这座城市最内里的地方去。
饭后,去往石街,去购买一些特色产品。却也像北方城市一样,店铺都早早的关了门,路旁的白居易纪念苑也早已大门紧闭。走在寂寥略显凌乱的小吃街,远眺到了灯火辉煌宏伟的古城楼,一条小河缓缓流过,两侧白墙黑瓦的老式建筑,恰如苏州姑娘的温良淑雅,永远给人安详淡定的感觉。
走在老城区的路上,多的是桥,隔几步就是,的确是“苏州看桥头”。
车水马龙,正在懊恼城市都已失去韵味,不经意的向右一看,哗!别有洞天,追寻的苏州,就在眼前!小桥、流水、人家,窄巷、灯笼、乌篷船。弧形的石桥,与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圆成一轮满月。放眼望去,串串的小桥,串串的红灯笼,高低错落的房屋,足以让人产生“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诗情,急着去找寻教吹箫的玉人。
由于是晚上,游客很少,这样也好,现在的游人,有几个懂得苏州呢?只是增加世俗味。路是石板路、桥是圆孔桥,店是茶馆、纸扇、中药铺、当铺、丝绸店,门环都已铜绿,青苔长上屋檐。“倚空台榭,百花洲渚。云岭回廊香径悄,争似旧时庭户”。忽然有恍若隔世的感觉,繁华如梦,像是走在了前世画家轻描的朦胧的江南写意画里。
最好是手把折扇,身着长衫,扮作江南才子,去“赏花、赏月、赏秋香”。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在这样舒适的环境里,人们怎么能够满怀豪气呢?只能够诗情画意了。我认识的江浙一带的男子,大多是很温柔的,在吴侬软语的氛围里,有点女人味。但切不可认为这是软弱的象征,《五人墓碑记》里描述的,恰是这座城市刚烈仗义的一面,古时的苏州市民为别人抱不平,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座城市任由我们赏玩,但更值得我们尊敬。即使是现代的苏州,生活物质实力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
苏州城,在中国历史上应当是后花园的位置,如果楚国长沙是书房的话。“无处登临不系情,一凭春酒醉高城”,在这里,可以适当放纵自己,吟诗作画,讲点闲情雅致、诗情画意、花前月下、风花雪月,在这古典的优雅的浪漫气息里,分辨出一丝孤独和忧郁,体味民族的淡淡的乡愁。这样一条小巷,遗风千载,尚听侬歌白,足以勾勒出苏州的景象,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的民族还是一个优雅的民族,不再那样的争斗,不再那样的鄙陋。
夜色已深,不得不离去。到苏州,能到这样的小巷一游,足矣。
相关主题: 浪漫,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