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理解郑板桥为什么会发出“难得糊涂”的感叹,当然也就更不理解还有那么多人信奉这句话,甚至把这四个字当作名言挂在客厅或者书房。聪明有什么不好?为什么要糊涂呢?直到前些天,我看了《特别关注》里面的一篇文章和电视剧《聊斋之阴差阳错》之后,我终于对这四个字有了重新的认识。
文章里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很有实力女孩参加了一次电视台的比赛,她一路过关斩将,凭自己的实力闯进了复赛。但是,在面临即将到来的决赛时,她就犯了“不糊涂”的错误。她千方百计的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知道了王××的后台很硬,也知道了张××花大钱各方打点,请评委吃饭……,知道了这些,她退缩了,她失去了开始时的自信。可想而知,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了。还有一例,就是两个患了同样疾病的人,一个是没有知识的农村妇女,她只知道按医生的嘱咐吃药、打针,进行治疗。因为不知道该病的后果,所以她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还有一个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个人,她知道自己患病以后,四处查资料,了解该病的病理以及发展的后果,因为担心病情的发展会危机自己的生命,她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那么这同样的疾病,治疗的效果就不一样了:没有知识的农村妇女后来病情好转了,而有知识的那个人却病情恶化,最后去世。
俗话说的好:无知者无畏。上面的两个事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里所说的“无畏”,其实指的做事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面对结果有着充分的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视崎岖为坦途,从而战胜一切困难。
电视剧《聊斋之阴差阳错》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难得糊涂”的含义。生性愚钝的朱尔旦因为陆判和司徒的一场打赌而被换了一颗“慧心”,他在变得聪明的同时,命运至此也改变了:因为聪明了,原来贤惠能干的妻子让他越看越觉得丑陋,觉得妻子已经配不上自己了。他看上了美丽的张小曼,但是在张小曼遇到危险时,他却见死不救。张小曼死后,他又让陆判取了张小曼的人头换给自己的妻子;因为聪明了,他开始利用自己的心计来帮坏人脱罪,挣取不义之财。他做这些坏事的结果就是:招致天谴,最终陆判受罚投胎做了他的儿子,儿子不孝,对他非打即骂,他的晚景非常的凄凉——这就是报应!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有时候愚笨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只有聪明人才会不知足,也只有聪明人才会生出一些害人的坏心思,从而害人又害己。从这一点上来说,确实应该是“难得糊涂”啊!
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我们还可以把它进一步推而广之的。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对于别人的缺点、错误如果多一些“糊涂”,不是那么斤斤计较,那岂不是多了许多对别人的宽容?我们在对待名和利的时候,多一些“糊涂”,少一些算计,那岂不是少了许多的烦恼?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个世界将会增加多少美好、多少快乐啊!
相关主题: 烦恼,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