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亲情、爱情和友谊;其属性分别为有血无性的情感,无血有性的情感和无血无性的情感。
亲情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在其出生前的约十个月,就被打上了家族的标记、终生都抹不掉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印记。因此亲情相对而言要稳定简单得多,故在此本人只谈另外两个方面。
自从人一生下来,孤独感便会鬼影似地伴其一生,就大多数人来说,不孤独的时候是暂时的,而孤独的时候却是那样的**。认为自己不孤独的,多半是那些头脑简单天生容易满足的人,而自称喜欢享受孤独的人虽需要独处以便深度思考,但也时常受到孤独感的困扰。于是人们就寻找克服孤独感的良药,四处寻找友情、寻找爱,期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如愿以偿,大多数人得到的只是苦涩。所谓苦,便是受到虚情假意、甚至恶劣欺骗的伤害;所谓涩,便是正当自以为找到之际,那不牢靠的友情却从指间滑落了,找来找去总是一场空。
人们都渴望友情,但是如同本人在个人网站里所说的一样:“友谊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词汇,但它和其它美好的东西一样,在现实社会中仅留下了一个光鲜的外壳,实质内容却変了味。跟许多人一样,我一直渴望友谊,然而却极少有真正的朋友,因为在友谊和其它诸多的选项中,朋友们一遇到其它选择,首先抛弃的就是友谊。因此友谊是一种美好而最不可靠的东西。套用一句存在主义的话来说:世界是荒诞的,人与人之间是不可知的。”
那么爱情,这个兼具友情和♂♀的爱情呢?“爱情”真是一个让人感觉复杂的词,似乎许多人一直在追求,却一直没有找到过,抑或不如说找到后又丢失了。其实这其中的一半前面已经说过,只须说一说这剩下的另一半“性”。
一个人自从意识到性的存在后,就由好奇开始探究,继而想要获得满足。然性这东西不像瓶子一样,只要持续抑或断断续续地倾注,终有满的时日;它更像一个永远也装不满的管道,确切地说更像是一个人的胃,饱餐后的满足是暂时的,饥饿迟早又会出现。
照理说既然情不是那么地可靠,而性也很不稳定,总是在饱和饥之间游移,那两者相加总多了层保障了吧?不见得,这可不是1+1=2那么简单,有时它的答案或许是1甚至是0。按通常世俗的观念,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结婚姻来解决。其实也不然,只须看看自己、周围的人们以及网络上的各类资讯就一目了然了,除极个别的特例外,无论是婚外还是婚内的男男女女们,一个个尽是旷夫怨女一般。婚外的在忍受着缺爱和的焦虑,婚内的也是同样,这种缺失感和焦虑持续不断地啃啮着人们的心灵,使大家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大打折扣。尽管许多人已经不得已地退而求其次了,既然情这东西是那么地不可靠,那就不谈情只求性。但是即便是这样,往往也不能够,毕竟对方不似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自慰器那样,更何况许多人根本没有对方。
面对这性情上的困惑,有些感情丰富??强的人只好牺牲某些东西,以便抓住最主要的部分,比如心甘情愿地把自己降格到类似性*的地位,为了情和爱可以暂时抛却自身的尊严。即便是如此也未必能够获得,因为在这期中,许多人掺杂了太多别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实质主要是基于贪婪,他们纷纷打着寻情和性的幌子只为了一个“钱”字。比如那些娼*、托儿以及各类试图以交友获得其它好处的人,更有心理变态欲满足意?假扮女性的猥琐男。其实这类男的多半有些变性或tx恋倾向,否则他们咋不感到恶心呢?
可怜的人们啊!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