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高考成绩刚公布,办公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好几个同事围在一起叽叽喳喳:"老李家闺女考了620分太优秀啦!""小陆儿子发挥失常,才460分,估计本科都成问题哟......"有人看见我走过来,特意提高嗓门问:"某某,你们 W 处长家闺女考了多少分啊?"
我头也不抬,继续翻翻手头的文件:"不清楚,没问过。"
这已经不是面对这样的问题了。自从 W 处调来后,他女儿今年参加高考,成绩公布这天总会有人来打听。每次我都是同样的回答——不清楚,没问过。
其实这样的情形,在前任领导 T 处在任时也发生过。18年他儿子参加高考,第一年落榜后选择复读。成绩公布那几天,我在走廊遇见他,他独自站着,脸色不太好看。我知道他肯定已经知道了分数,也听见了旁边同事们的议论——那些关于"发挥失常""复读压力"的话,肯定也传进了他的耳朵。我没去打扰他,也没问成绩,想着他心里正烦,就别再问了。后来 T 处调走时,我连他儿子去了哪所大学都不知道。
记得有次参加ZF组织的工作会议,我在会场外的走廊上偶遇 T 处长。寒暄过后,他突然停下脚步,若有所思地说:"某某啊,我记得你当年从来不打听我家孩子的事。现在有些人,总爱打听领导家孩子的成绩、志愿,你从不打听人的私事,从不背后议论是非,我特别欣赏你这一点。"
他的这番话让我明白,正是这份懂得保持距离的智慧,让我们即使不在一个部门,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工作这些年,我始终保持着这样的处事原则:工作上认真负责,该问的问;私事上保持距离,不该问的不问。同事们聚在一起聊孩子分数时,我总是安静地坐在一旁;有人问我打听领导家的情况时,我也只是笑笑说不知道。不仅于此——当她们聊起谁最近受了领导特别关照,谁家fuqi关系又亮红灯了,谁家孩子叛逆得管不住了,谁和谁走得太近惹人非议......这些家长里短的闲话,我都只是静静地听着,从不嘴,更不会主动打听。不是我冷漠,而是觉得,这些私事就像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反而伤感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说出来是宣泄,不说出来是体面。我选择尊重这种体面。
或许有人觉得这样不够热闹,办公室里少了我的声音,聚餐时少了我的谈资。但正是这份自律,让我在同事间赢得了普遍的认可。
有些事,不必问。问了未必能拉近距离,不问反而更显尊重。
守口如瓶的分寸感,既是对他人的体谅,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