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却如在时光尘埃中亲手拂亮了一颗蒙尘的明珠,全诗可谓字字珠玑: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以简淡之笔绘就空灵禅境,难怪此诗被誉为“盛唐山水诗压卷之作”,欧阳修也感叹欲仿而不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更是成为后世园林美学的重要理念。突然就很想寻个清晨去破山寺(今江苏常熟兴福寺)一坐。
再看作者常建,声名不显,以为全靠一首诗成就,其实不然。常建,盛唐诗人,和王昌龄是好友。仕途坎坷,仅任盱眙县尉(对,就是那个小龙虾著名产地)等微职,后隐居湖北武昌。一生沉沦失意却耿介自守,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兼有边塞佳作,现存诗57首(活了57岁),虽数量不多却比肩王孟(王维孟浩然),在盛唐璀璨的诗坛星河中静默却闪耀。
常建的诗“清寂幽邃”,在盛唐是小众,却与中唐的柳宗元有深刻的共鸣。空潭(潭影空人心)孤舟(独钓寒江雪),照见千年孤独,是所有被时代冷落却不被自我放逐的灵魂,在山水自然中寻得的永恒回响。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