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也没有说过,我家从外地搬到到这个小寨子居住究竟有多少代?知道名字的,最远的就是父亲的爷爷了。他们当然都是正宗的农民。父亲说他是高小毕业,后来因为算是有些知识,被选进棉纺厂当工人,看过他的很多先进工作者的奖状,有贵阳棉纺厂和重庆棉纺厂。因为是奶奶的独子,离家太远,那时又没有联系方式,基本上和古代一样,一旦出门,就无法知道何时才能相见,奶奶终日思念,时常独坐门口,眼望路头,流泪想他,知道后,没有办法,只好辞工回家,中断了产业工人的生涯。回家后,终究是有些才华,又被信用社录用,当上公社信用社普通职员,人称万会计。农闲坐等农民来存钱取钱,或者走村串户办理业务。农忙回家帮家里种自留地,砍柴割草。他只有一个同事,大概也一样,实际上是半公半农 ,但也算是吃上了皇粮。父亲是纯粹的草根出身。到了我这一辈,父亲算是为我脱离草根打下一点基础,尽管他能接触到的最大的官,之前可能就是车间主任,之后是县信用社的领导,还有公社书记,也没什么人脉资源。尽管如此,我的出身,就不能说是纯草根了,又不能说是官二代,那就只能是,有瑕疵的草根。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