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暗算里的安在天和黄依依,谈谈爱情

人生四十发表于| 人气:4307

  看完了暗算的第一、二部。其实第一部《听风》也挺有嚼头,只是个人认为《看风》更为出彩,所以先剖为敬。

  安在天和黄依依的感情,也算是近年来我看过的影视剧作中,觉着最有研究意义的对象之一了。除了对女主部分色彩笔墨过重的质疑,总体很喜欢编导们这对人物的刻画。

  有点遗憾这么晚才看到这部作品。还是因为无意中看了柳导的《风筝》才慕名前来的。

  不过,即使早看到,应该也不会得出和现在一样的理解。

  所以,一切皆是缘分。姑且随缘。

  只要作品是对的,遇到它的时刻就是对的时刻。

  先从安在天谈起

  安在天是个怎样的人?

  答:一个孤独的人。这种孤独从始至终,不曾改变。

  因为他也是一个天才。当他把又瞎又傻阿炳带到铁院长和华主任面前时,他们是什么态度?当阿炳宣称所有的电台都已经找到了,没有了,周围的人又是什么态度?只有安在天对阿炳的天赋和秉性深信不疑,呵护有加。

  安在天的妻子小雨是个怎样的人?

  小雨,为他付出了一切乃至生命的妻子。

  可他们之间是一种对等的关系吗?

  很明显,不是。

  小雨,准确地说,是他的崇拜者和追随者,而不是对话者。否则,在他告诉小雨自己的特工身份后,小雨也许心疼他,也许钦佩他,也许终于可以听他谈谈自己曾经藏着不能说的苦楚或心事了,唯独,不会自己一人哭一整夜。

  相反,直到依依的出现,安在天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机**的人的,精神生活才为之一新。

  黄依依的出现,于安在天来说意味着什么?

  依依的出现**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她美丽、聪慧、自然,如同一阵清新的风,唤醒了他沉埋已久的热情,如同一盏灯,照亮了他心中连自己都不曾触及的角落。

  他们的对话如行云流水,他们的交锋是棋逢对手。

  安在天年近不惑的生命轨迹里,何曾有过这样的明亮色彩?

  饭间的细致,送药的温存,等待的狂喜,握手的勇敢,恣意的呐喊,都是自我本真的自然流露,是他生命天空中难得一见的真实与自我。

  依依不需要他伪装成不是特工的“正常”男人。在依依这里,他总算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

  依依不仅是安在天破密征途上的知己(事业及专业高度),还是信仰及**觉悟上的知己(思想及意识形态高度)。除了忍受爱而不得的感情折磨,依依其实从未停止过破密工作的艰难探索,倒是安在天时常反过来误解依依,误以为她会因为爱情耽误了工作。

  一身正气的安在天,在依依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大道理时,从未获得过真正的胜利。最有趣的一次,安在天义愤填膺地说完一通大道理之后,依依淡淡一笑说,你说累了吧,口渴不渴,要不要我给你倒杯水?安在天一边气一边说:倒,你去倒。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试想要是换了别的女人,谁不会是一败涂地?但依依没有。所谓的势均力敌,所谓的平等对话,都藏在这些细节中。

  依依并非如同旁人以为的心中没有对D对**对**的大爱。别忘了,她是总理钦点的回国参与建设的科学家之一,为了回国,她还与海外的丈夫离了婚。她的爱国情怀与思想高度,并不在安在天之下,从时代的趋势来说,甚至有过之。只是她的性格活泼生趣,只是她不像安在天身为特务还背负着国仇家恨(父母也都是特务出身,为革命而牺牲,妻子又因为自己进行任务时而牺牲),只是她的爱更为直白纯洁更为透明坚贞。

  以依依的见识,**是社会学、**学中的定义,所以她称**为“**机器”。以她在美国兰登公司的不寻常经历,她对**的认识也非一般人可比。她听从新中国的召唤排除万难回国,是因为她对这个**的人报有希望。而不是安在天式的信仰**,为**献身。

  她遵从的,只是造物主,是全人类共通的真、善和美。所以她总是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她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她要活的生趣。她没有心机,不受名利的约束,所以她的正直和善良比任何人都彻底:拯救道貌岸然的汪林,帮助懦弱无能的张国庆,完全不计较自己的利害得失。也正因为如此,她对安在天的爱才毫无保留,不计代价。 也正因为如此,她和安在天,才真是绝配,她有着安在天没有的洒脱和超凡,安在天也有着她没有的沉稳、担当。这就是传说中爱情中的最高境界,像,又不像;是同一类人,又能够互补。

  最大的疑点:安在天到底爱不爱黄依依?

  还用问么?

  人类的所谓寻找另一半,不就是寻找另一个自己么?

  如果不是另一个自己,又怎么可能组合一个契合的整体。

  因此,毫无疑问,首次棋逢对手的安在天,看到依依,就像看到自己,他又怎么会不爱她呢。

  两人的缘分,从在食堂相撞那一刻就已展开。

  迫不及待小心翼翼地去找依依,怕她吃不上肉专门给她送??。两个人在依依的宿舍吃饭,彼此没有说一句话,却生着千万份默契与情愫。安在天给依依夹肉,然后自己扒白米饭;依依看了一眼安在天,又坚定地把肉给安在天的碗里夹去。来来去去,好几次。

  在阅览室,依依用俄语向林姐讲述自己对安在天的感觉,被她们误认为不懂俄语的安在天在一旁故作镇静地听,夹杂着一丝骗过两人的窃喜,看起来似乎一点也没有因依依表达的对自己的喜爱而感到惊讶!why?

  因为,依依对她的情意,从她执意要夹给他那两片红烧肉开始,他就已经get。而他的感情,也已经在现实中真实的做出过回应。定了依依作为破密者后,两人在一同返回701的途中,在飞机上牵手,在沙漠里放歌。

  你告诉我,一个二三十年代的老革命家、布尔什维克的坚定信仰及拥护者,会随便去牵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的手吗?会不顾下属的提醒附和着一个不爱的女人在沙漠傻不拉几的大声放歌吗?

  如果在这个年代,我可能还相信这可能是友情什么的。正因为这在那个男女关系和价值观无比严肃的年代,而且对于安在天这么一个拥有着坚定信仰的革命家及禁欲系付出型人格,才更加说明,安在天一定是爱黄依依的。

  他不能改变她,但时时刻刻下意识地关注她。多数时候,他可以在她面前保持镇定,以**利益的名义和她对话,义正辞严,冠冕堂皇,光明磊落。这是他想要自己达到的状态。但是有些时候,他真的无法控制自己了。当依依告诉他自己在兰登公司工作及执意要回国的经历时,他那复杂的表情,分明是在由衷地钦佩眼前这个女子:从不把爱国挂在嘴边,但为了回国报效祖国,却付出了那么重的代价。

  当依依失魂落魄地来找她倾诉衷肠时,他赶走了她,却又忍不住披衣出门去看看她。无论他如何克制,对依依的那份牵挂都无法抑制:愤怒的训斥(兵乓球室),近乎哀求地命令(劝依依不要去看汪林),惊人的直觉和感应力(屡次救她于危难)。这才是他更真实的自我。一个像安在天这样的历尽风雨意志坚强如铁的男人,这般牵挂一个女人,不是爱,还是什么?!

  既然心里明明爱,为何又不承认爱她?

  因为,一旦回到701,爱情便与安在天所背负的**使命,发生了正面冲突。

  701的使命,总部领导和徐院长的嘱咐,都让安在天不敢有片刻分心于儿女私情。更重要的是,701时刻在提醒着他,小雨是怎么死的。

  安在天曾因**使命而牺牲掉自己妻子的性命,又怎能轻易为了一场爱情,或者说为了与另一个女人的儿女私情,又将**使命放回次要地位呢?怎么能?

  就算当时牺牲掉小雨事出有因、事发突然,牺牲的事实也已是确实发生的。

  安在天所背负的不是一场假设,而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伤痛:妻子牺牲才保全没得以暴露的特务身份,妻子拿命换来的**使命感,必须占据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位置,他才得以心安。只有将使命感牢牢守护住,妻子的牺牲才更有意义。

  所以,即使他内心再爱,他也不能去爱黄依依。

  即使他明明做着关爱黄依依的一系列事情,关照她的生活,感知她的安危屡次救她于危急时刻,信任她安抚她;哪怕分享自己半生的心血,也要珍惜、浇灌她的才华,却唯独不去爱黄依依。

  二来,因为妻子小雨的牺牲,他也不敢再爱黄依依。他怕因为701,依依会成为下一个因自己而受到伤害的小雨。

  他对依依说,自己可以像她的同事、朋友甚至兄长那样地对她好,这证明他心里和生活里是可以接受有依依的。然而在那个年代,爱情常以同志之谊开始,以成为家人即转化为亲情而告终。起点和终点的感情都愿意付出,安在天又怎会不愿呢?

  他不是不愿意,只是不能。

  (破密后安在天准备回上海安葬小雨,临行前夜,他终于对依依讲述了小雨去世的经过,也是在间接告诉依依自己不能爱她的苦衷,他无法克制自己不讲,因为他知道和依依此生也许永远不会再相见。)

  如果说在破密前安在天还在自欺欺人地努力埋藏自己的感情,那么当他从上海回来,再次见到依依,他已经开始慢慢正视自己的感情了。当依依赌气说自己对张国庆好是因为和他好上了时,安在天对院长说,依依这次是“心动”了。他这样聪明的人,一眼就看出依依不爱汪林,又怎么会判断出依依会对一个比汪林还逊色的男人“心动”了呢?这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在对院长胡言乱语。另外一种是,“心动”的人其实是他!

  看到依依对另一个男人好,安在天这样睿智讲理的人,本来很容易地理解依依在帮助弱者,但他的第一反应偏是说依依爱上了这个男人。从来睿智的安副院长怎会突然这般糊涂?因为他发现自己原来爱依依。

  最后,刘丽华把依依拿门磕成了植物人。安在天终于,终于,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了,丧失理智地咆哮,咬牙切齿地诅咒,不由自主地恐惧。因为他知道,一个为了爱他而来到701为**破密,为了爱他而受尽苦难,一个他爱着他却因他的苦衷而爱不得的苦命灵魂,就要消逝了。

  他们心智天生契合,思想灵魂境界比肩,可就要阴阳两隔了。自己那爱而不能爱的痛苦,也终于在院长室爆发。

  他决定把依依接回自己家照顾。当徐大姐说:你怎么照顾啊,你们又没结婚,名不正言不顺啊。安在天说:我不在乎这些。对于黄依依,他其实从未在乎过别人说什么,之前对她的苛责,也只是为了**利益即工作的推进和出自为她的考虑,而这一次,他决定无微不至地照料她,决定实实在在和她一起生活,为她遮风挡雨。他不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不在乎自己的名誉,他要每天给她洗脸、擦上海牌雪花膏、涂凡士林护手霜,等她醒来。

  依依已经成了植物人,他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701会伤害到她了,他似乎终于可以大胆地去爱她了。然而造化总是弄人的,无巧总是不成书也成不了好的文艺作品的,依依终究还是香消玉殒了。

  伟大的爱情,时代的牺牲品

  黄依依是个数学天才、密码天才,安在天本人也是。天才本是孤独的,孤独的原因在于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常人往往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黄依依是安在天近四十年来的人生中,遇到的唯一的可对话的人。对于黄依依来讲,何尝不是呢。不然她也不会爱他爱得发狂了(一个女学者、科学家的房间里贴的全是他的照片...行为这么不科学就不可能不是真爱),自怨自艾到屡次自残,不然她也不会最终因为爱不到他而逐渐熄灭了生命的烛火,告别了人间。

  只有黄依依可以让安在天暂时摆脱资深特工的职业病,负罪男人的忧郁症和所背负着的**责任的沉重负担,回到一个自由浑洒自我的自然的、纯粹的人,回到自我。连安在天自己可能都无法解释自己对依依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就对了。因为那是他自己都无法控制的自然而然的事情。决定这一事情的是他们两个各自存在的个体,是两个人各自走过的岁月与个人沉淀,不受制于任何一方的理智控制。

  可以说,当黄依依遇到安在天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悲剧的结局。因为她是那样勇敢、可以为爱付出一切的女子,如果没有了爱,按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她甚至还有“自我毁灭”的勇气。明知道安在天是一团火,明知道安在天请自己去701只是破译密码是出于公事需求,明明自己并不喜欢这样压力大的工作和沉重的工作氛围,但是为了能和他在一起,她还是甘愿去。

  而安在天多背负的东西,又实在太多。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的意志、他的信仰,他身体里流淌的血液,都早已决定了他的命运。如果不是因为遇到了像黄依依这样心地纯粹如水晶又天资聪颖如冰雪的女子,可能安在天永远不会曝露真实的自己,会永远镇定自若,永远举重若轻。(不得不说柳导演的还真是好。我想了又想,柳导对依依的爱在剧中是否表达或演绎的过于内敛了,太过波澜不惊,以至于需要非常深入的思考才能知道安在天是否爱黄依依。想了又想,我认为,安在天这个角色就是需要隐忍的。因为他就是这么个从出身就被决定了一生命运的人。国仇家恨连在一起,隐藏个人情感和牺牲个人个性,是他的宿命。)

  就算遇到了黄依依,他也不可能像正常的男人那样去爱,因为他已经放弃自我太久太久了。

  黄依依因安在天而死,安在天好不容易被唤醒的自我和心,何尝不是随着她的离去而彻底熄灭了。

  前面也提到了,人生而孤独,天才本就更加孤独,因为难与常人述说衷肠。知己难觅,何况还是红颜知己。一生能遇到一个,已是上苍眷顾。而他们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

  我在想,他们的爱情怎样才可以不走向悲剧呢?

  如果安在天从一开始就不要把妻子的死都归在自己的身上是不是就可以?如果一开始安在天就直白的告诉依依我很爱你但是我不能爱你因为我有苦衷是不是就可以?如果安在天从安葬完自己妻子从上海回来就对依依坦白心意是不是就可以?

  答案是:不可能。

  如果安在天不把妻子的死归在自己的身上,那么他就不是安在天。这个基于那个年代的天才、爱国、禁欲系完美革命家及好男人的人设就会站不稳了。如果安在天一开始就直白的告诉依依,那么他就不是那个沉稳的、静水深流的安在天,他本来就是一个内敛的人物,况且,最初他也未能料到依依的爱会如此坚定和**,他以为他是可以帮助依依走出对他的青睐的。从上海回来坦白心意倒也不是说不通,只是,那时的依依已心如死灰,如果坦白了剧情该会如何走向呢?安在天是那种可以像依依一样用热火去融化冰块的爱情观吗?显然不是。也就是说,即使是从上海回来后就告诉依依自己的心意,依依也未必会自然而然的接受和原谅,而安在天的内敛性格,又决定了他并不具备追求依依的能力,他的身世和使命也剥夺了他会在爱情上付出的诉求与动力,他的表达必然是淡然的,注定的淡然而内敛的。更何况,谁说他离开上海之前,对依依讲述的他和小雨的故事,不是在表达爱意呢?谁说他屡次三番对依依的照顾、理解和体贴,不是在表达爱意呢?谁说他从上海回701后,没有准备表达或没有在表达心意呢?

  问题就在这里了。即使安在天表达了,依依也未必接收的到。因为安在天对于爱的表达方式和依依的表达方式,完全不一样。依依是火,热烈而直接,因此明了;而安在天是水,润物细无声,需要细心体会,非常不直接。所以,注定他俩的爱情如果要有结果,必须在依依爱的火苗熄灭之前,才有戏,而依依爱的火苗,在安在天允许自己爱她的时间(破译光密之后才可以考虑)之前,就已经熄灭了。所以注定是悲剧。

  导火索及根本原因并不是二人的性格,而是那个时代所面临的特殊的国仇家恨,因为安在天特殊的身份及肩负的使命重担。因此,他们的伟大爱情,是沦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伟大的爱情

  为什么说他们的爱情是伟大的爱情?因为,他们的爱达到了思想和灵魂上的双重共鸣。他们的爱不包含男女之间基于肉体的浅层?欲,不包含对个人利益的考量和取舍,更不包含对彼此的怨恨或伤害。

  他们之所以悲剧,只是因为中间拦着时代赋予安在天的特殊使命,只是因为爱而不得,并非出自二人各自的任何问题。

  他们骨子里都是不折不扣的另类。黄依依是名目张胆的另类,安在天是光明磊落的另类。他们之间有一部只有他们彼此可以读懂的密码。

  问世间谁能谁敢欣赏黄依依,安在天。问世间谁能真正地破译安在天的自我,只有黄依依。

  看起来截然不同的两个生命,两种人,注定心会走到一起。即使后来安在天只是在床前照顾了她两年就送走了她,但未尝不是一种成全。这样的爱,不需要婚姻的盟誓,不需要世人的理解,甚至不需要开口承认。

  分析到这里,我也开始反思一个问题:

  如果是这样,那么是不是意味着:

  爱是只要你知道,ta在那里,而你去爱,就可以?

  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

  不一定要去表达,不一定需要回应,不一定需要认可,不需要观众,不需要形式,只要被爱对象是真实存在的,就可以?

  再三思考后,我发现,是的。的确就是如此。

  有时候我们往往对形式过于重视了,反而忽略了对真实及所爱之人或所爱之物最原本的关注。

  正如,黄依依从来没有拥有过安在天,到她成为植物人之前,她还沉浸在他为什么就是不爱自己的悲痛、心碎与自我怀疑的痛苦中,但安在天感受到了她的爱;正如安在天从来没有对黄依依说过,爱的,但是,我们看过这部作品的观众,都看出来了,他爱黄依依,这当然不是我们看出来的,是他用实际行动去爱了而已,只是没有用嘴说。安在天所饰演的男人,真的把传统的ZG人对爱的内敛表达,演绝了。因为读懂安在天,让我对这种男人,或者说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爱,头一次有了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

注册玫瑰网会员可以写自己的故事!立即免费注册
人生四十 更新的故事
我要评论:
更多>>
  • 🙂
  • 😂
  • 😘
  • 😅
  • 👍
  • 💰
  • 💞
     


下一篇:我和4s店小姐的故事上一篇:分开并不代表不相爱,不相见也不代表已忘记

客服微信号:mgqrkefu       官方客服QQ:278206907(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咨询客服    客服中心

    

法律声明:禁止未成年人、色情服务者、婚姻幸福者注册,禁止在本站发布任何色情信息。为避免误导,原玫瑰情人网正式更名为玫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