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和他的妻子
一个卖艺的盲人,一人能同时使用六种乐器演奏,是我亲眼所见的奇观。
这是早春一个阴冷的下午,我写作时间过久有些疲劳,便出去走走。走到我家附近的菜场西大门外,见到那卖艺盲人坐在一张轻便凳上,*二胡专注地调着音——显然刚到这里,有六、七个人围观。盲人前面地上放着让人自愿投钱的长方铁盒。虽屡次听人说如今假讨乞骗钱的多,我还是尽可能给那些看上去可怜的乞讨人一点零钱,不愿为那点零钱去考虑究竟是否上当受骗。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元的硬币投下。
盲人面前有个非常奇特小铁架子,是钢筋做的,底部约一尺多见方,固定着四件打击乐器:左边平放一面小鼓;右边是两只小木魚一只平放一只悬挂;中间还安有一只铜罄;架子中间竖着一根与他嘴的高度相等的钢筋,顶端有个钢筋蟹钳夹着一把口琴。盲人手拉二胡,嘴在口琴上同步移动吹奏;左脚在踩动左边一根杠杆** 翘动小棒敲鼓;而右脚,在踩动右边杠杆翘动小木锤,先打击下边平放的木鱼,翘起又回击竖挂着的木鱼,还不时移到中间踩动小杠杆敲响铜罄。盲人的头和两手、双脚全都在摆动.。奏的乐曲是《走进新时代》,用六件乐器合奏,奏得有起有伏有抑有扬协调和谐,富有节奏感,可说有相当的演奏水平。
总说心无二用,这盲人演奏,心却在“六用”,真是罕见的绝活,要花多大苦功才能练成呵!那特殊钢筋乐器架巧妙设计,凝聚着独特的智慧,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唯有这位盲人用得着和能够用;然而它制作工艺很粗糙,有的部位还用细绳绕绕绑绑,或用铁丝捆捆扎扎,我猜想,是盲人自己设计让亲友做的。
盲人有妻儿在身边。儿子约七八岁,神情呆板地站着。妻子三十多岁,个子约有
盲人的妻子在一旁地上摊开一张大铜板纸,上面写着,湖南妹子与盲人萍水相逢,因为盲人有艺,结为连理,生了一个儿子;卖艺为生虽然艰辛,但fuqi恩爱,相依为命,有一份自己独有的幸福。却没想到,他俩那个一天天长大的孩子,竟同时患上了三种非常麻烦的眼病;为给孩子治疗,四处借贷,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孩子眼病还没治好,还急需继续医治。告白文字旁边,还附了四张10吋的彩照,是孩子在医院治疗眼病的情景,显然是为了使观众相信他们不是骗人。我的心灵被震撼了:父亲是盲人,儿子又面临变为小盲人的危险,命运之神是多么残酷呵!
我喉头和两眼都有点发酸,忍不住再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十元的纸币投进铁盒。盲人的妻子看着我,眼里闪出感激的光亮,轻轻说了谢谢。十元钱其实微不足道,在这场合却显得夺目了。我没有看周围人的脸,但我料定所有人都会将目光投向我。我顿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自在,既不适应众人的瞩目,也怕盲人的妻子老要投来感激的目光,便随即离开。
回到家,那盲人演奏的场面还反复在脑海里闪现。我盼望两次投下的十一元钱能对其他围观者起点启导作用,能使盲人多得一点帮助。然而我忽又后悔起来:为什么投了钱就马上离开呢?他还在为大家演奏,是在尽自己特殊的演奏技能和艺术水平回报大家,给大家一份美的享受。依我看,他这手绝活,决不比过去上过电视台的那些绝活表演逊色。他是在付出,在努力使自己摆脱讨乞地位(这也就不再存在欺骗和被欺骗)。我应该静心地听他演奏,认真地欣赏,不枉费他正在努力做的回报。那是他实现自身价值,我还应当对他的技艺作适当的肯定,对他的劳动表示尊重;不听他演奏,便是客观上把他推向讨乞者一类,那十一元钱便成了我对他的施舍。
对街头卖艺的盲人本就不该随便轻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的作曲和演奏者阿炳也是盲人,音乐学院二
我怀上了歉意,决定作补救,便又回到盲人卖艺的地方去。
只是时已隔了半小时,盲人已不在原地,到离开原地一百多米的马路边转弯角一块空地上,重新设了演奏场。这回不仅仅是盲人演奏,他妻子还在演唱。正是夜幕半降、华灯初上,他们后边有许多刚刚搭出来的夜排档塑料棚和露天摊,都亮着临时拉上的电灯。而盲人他们却在暗蒙蒙处,没有灯光照着。妻子站在盲夫旁边,手捏话筒唱着《苦乐年华》(这时我才畄意到,他们还用旅行小车带着一套用蓄电池的扩音设备)。却是一个观众也没有,盲人还是全神贯注演奏,妻子还是非常投入地演唱。她嗓音不错,唱得有感情有韵味,举止有一定风度,依我看完全可以进歌舞团登上剧场的舞台,若离开盲人,或许能过上另一种比现在优越得多的生活;而她,却是当着初春寒风,自若地站在露天里认真地演唱。我的心被这情景酿造的凄凉浸透了,却没有办法为他们点亮一盏灯。
我离他们十多米时,盲人的妻子也看到了我。这刹那,我又突然生出顾忌:我独自一人站在他们面前听演奏演唱,会很突兀,会让盲人的妻子再一次心生感激,会影响她演唱的情绪……于是我从他们面前直走过去——又一次避开了。不过,我走到不远处她看不到的一个夜排档塑料棚旁,又站定,虔诚地全神贯注地听着他们的演奏和演唱,以心对他们补上了一份尊重。
生活是一团麻,
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
…………
生活是一杯酒,
饱含着人生甜酸苦辣;
…………
生活是一条路,
路哪能没有坑坑洼洼;
…………
盲人的妻子那激越嘹亮的歌声** 那充满人生哲理的歌词,已不仅仅是一种以演唱换取生活物质收入的劳动,也是在借歌词倾吐他们一家深切的生活感受和人生感悟,在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表现一种坚韧和顽强。难怪盲人也会演奏《走进新时代》,无论双目失明的丈夫还是亮眼的妻子,也许胸中都揣着一轮太阳,眼前都有一片光明。那漂亮妻子为什么会与盲人无论苦乐相依相守?我想,决不是单凭现在的有些年轻那种盲目、象的感觉,必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情*,必有特定寄托和精神依据,必有对于对方付出感情的珍贵呼应,必有一种心灵的默契,也就必有一种升华了的人生境界。
在我看来,盲人夫妇的演奏、演唱,还不仅是自我抒发自我宣言,他们是在严酷的生活中身体力行实践着,对我们生活相对安定的正常人,也该有所启示。
夫妇俩的演唱演奏使我两眼湿润喉头发酸。我不由在心里默念道:祝愿你们的儿子永远拥有真正的光明!
写于2006年3月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



鄂公网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