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黄昏时,打开十一台戏曲频道,发现近日里各放一集越剧电视剧〈梁山伯和祝英台〉,由靓丽俊雅的年轻演员主演,不是我所熟悉的中青年越剧名家表演的,共八集,我是从第五集开始看的。 该剧是在二十一新世纪后拍摄,在杭州刚修建完工的“万松书院”取景,画面效果清秀自然,演员表演清新脱俗,很是舒畅隽永。 看得出来此剧尽量在原版本上表演,根据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主概略加情景环节的修饰编排,以显故事情绪更加连续性,贯一性,完整性。 篇头曲 青松点头迎客来, 书为媒,蝶为聘。 一个儿情切切如痴如呆; 一个儿意绵绵生死相随。 情到深时死无悔, 梁山伯与祝英台。 玉蝶*飞云天外, 在人间,在蓬莱。 在蓝天,在瑶台。 祝英台给梁山伯画上题诗: 英台此身已属君, 只羡范张生死交。 同画双蝶翔山水, 天庭万年永相随。 梁山伯临死前的一段:(可能漏记) 钱塘江上初相认, 同窗共读情谊深。 同羡范张生死交, 共画双蝶翔山水。 楼台相会哭声声, 一缕青毕无限情。 心血交融永不分。 梁山伯死前最后心曲: 在世不能fuqi做, 千年黄泉共相伴。 梁英台祭山伯后的最后心曲: 原以为同心总能共白头, 却未料未见花轿已断魂。 原以为玉蝶*飞永相依, 又谁知泪相相对难相亲。 原以为同窗共读三春暖, 竟化作寸寸霜刀留血痕。 横空劈来无情剑, 风起云涌黑沉沉。 似见梁兄云端立, 泪眼俯看未亡人。 生不能同帐死同坟。 祝英台欲跳楼随梁山伯而去,其父跪英台嫁与马文才。 英台心死唯从父命,但提出一条: 花轿前挂两盏白银灯; 花嫁后挂三千纸银锭。 花轿先往胡桥镇祭梁山伯再到马家。 其父与马文才商量同意后,就这样英台以讽刺性的意味坐上了红白互妆的花轿。 让众人搞不清是喜是丧。英台此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悲冷静默态度示意着自己对封建礼教的反对;太过凄凉。 马文才应该也是有容忍度之人,不然谁能允许自己的喜事上弄“白事之妆”,而陪新娘去祭旧人? 梁祝对爱情的忠贞执着之情是令人敬仰,但不值得推祟。现实生活中,两情相悦者却不能结合之例实在是无奈之事。但人生之短,岂能轻生?一个人不光只有爱情,应该认识到自身对生活责任感;对父母;对亲友;对社会的负责。对待爱情问题;生活问题等等还是应该要乐观积极,宽远存志,理性思考。 “活着就是好事”,“以淡然之心看待一切事物”,“以不变应万变”。 |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