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以原始的冲动和欲望为主,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以欲望的满足和最大程度的快乐为最大目标,遵循“快乐原则”。“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超我”是社会道德层面的内化,里面都是一些崇高的信念与高尚的行为准则,遵循“道德原则”。“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超我”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
“自我”则是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一个中介,它负责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即要让“本我”的冲动在“超我”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得到满足,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人不可能没有欲望,需要满足,需要宣泄,但人又是社会动物,需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和道德法律。因此,“自我”的力量越强大,一个人的心理往往越健康。反之,如果“本我”或“超我”的力量过于强大,则容易造成一些异常。
对于“本我”和“自我”的关系,弗洛伊德有这样一个比喻:“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御“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自我”像一个受气包,处在“我”的夹缝里:所以说“自我”是永远的矛盾产物。
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而三者吵架的时候,人有时会怀疑“这是不是我”?或者内心有不同的声音在对话:“做得?做不得?”或者内心因为欲望和道德的冲突而痛苦不堪?或者为自己某个突入其来的念头而惶恐,这种状况如果持续得久了,或者冲突得比较严重,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祝愿看到这个帖子的朋友,能让3个“我”和平共处,做一个健康幸福的人!
“本我”以原始的冲动和欲望为主,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以欲望的满足和最大程度的快乐为最大目标,遵循“快乐原则”。“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超我”是社会道德层面的内化,里面都是一些崇高的信念与高尚的行为准则,遵循“道德原则”。“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超我”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
“自我”则是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一个中介,它负责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即要让“本我”的冲动在“超我”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得到满足,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人不可能没有欲望,需要满足,需要宣泄,但人又是社会动物,需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和道德法律。因此,“自我”的力量越强大,一个人的心理往往越健康。反之,如果“本我”或“超我”的力量过于强大,则容易造成一些异常。
对于“本我”和“自我”的关系,弗洛伊德有这样一个比喻:“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御“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自我”像一个受气包,处在“我”的夹缝里:所以说“自我”是永远的矛盾产物。
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而三者吵架的时候,人有时会怀疑“这是不是我”?或者内心有不同的声音在对话:“做得?做不得?”或者内心因为欲望和道德的冲突而痛苦不堪?或者为自己某个突入其来的念头而惶恐,这种状况如果持续得久了,或者冲突得比较严重,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祝愿看到这个帖子的朋友,能让3个“我”和平共处,做一个健康幸福的人!
主题: 幸福是3个“我”的和平共处!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