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
- 对十八位古代帝王点评,
㊣紅塵情緣㊣发表于| 人气:554
一、帝辛 帝辛,商朝末代君主,商谥帝辛,周武王称他为“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 他在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 帝辛继位以后,重视农耕,百姓生活安定,国力强盛。他持续对东夷用兵,打退 了东夷向中原腹地的扩张,把商朝控制范围扩大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取得的 胜利,把商的国土扩大到东南沿海一带。 但是,帝辛在位的后期,花费巨资修建鹿台,造酒池,宠妲己,悬肉为林,穷奢 极欲。他变得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杀比干,囚箕子;使用烙等酷刑镇压民 众,失去人心。另外,年年征战,国力消耗巨大,反而累及自身,《左传》称:“纣 克东夷而陨其身”。 前1046年 ,周武王在历史性的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 ,帝辛登上鹿台自焚殉国。 《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记载"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朝歌),登鹿台,衣其 宝玉衣,赴火而死。"商朝从此灭亡。 “ 纣王”,是周人侮辱、蔑视性的称呼。按《说文解字》援引谥法的解释:“残 忍捐义曰纣”。用现在的话来说,“纣”就是无恶不作的坏蛋。 的评价: “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 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 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商纣王是很有本 领的人,周武王把他说得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后失败了。” 二、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是战国末期秦国君主。他十三岁即位,三十 九岁时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五十岁出巡时驾崩,在位三十七年。 的评价: 对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秦始皇,有较多的言论,归纳起来有下面几条: 1、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2、一次,对章士钊讲,你们讲D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 3、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隶主、贵 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 。又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 空话。 4、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5、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 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历代 **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 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 6、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 ,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 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 孔夫子。 三、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前232年-前202年),秦朝的末年在吴县起兵 ,在前207年的钜鹿之战中 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封自己为“西楚霸王”。楚汉争霸的时候于垓下之战被刘 邦打败,最后被围到乌江江边,自刎而死。项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以猛勇闻名的 军事家,“霸王”一词在历史上是属于项羽专用的。 的评价: 1、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在1964年的一次谈话中,进一步指出项羽战败的三个错误:鸿门宴不 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机械遵守鸿沟协定;以及建都徐州(当时叫彭城)。那么, 项羽为什么不能纳谏和用人呢?这便和他主观上的弱点有关。 四、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 (前247年-前195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帝王,汉 朝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御驾亲征一统天下;以“休养生息”为国策,实行“轻徭 薄赋”,大力发展生活物质;下“求贤诏”为**广招管理人才;定礼仪以巩固皇权;祭 祀孔子并重用儒士,提倡以孝治理天下。刘邦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很多的贡献。 的评价: 1 、“老粗出人物”、“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 头,二因用人得当”。1964年更进一步指出:“自古以来,能干皇帝大多是老 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 都长安,他立刻就去长安;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他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 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韩信要求自封假齐王,刘 邦说不行,张良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 2、项王非**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家。 五、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 (前157年-前87年),是汉朝第7位皇帝,在位长达54年,时间之 长仅次于后世的清康熙帝。汉武帝在实际掌握权力后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深 远地影响着后世的中国。他开拓了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晚年穷兵黩 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刘彻下罪己诏。简言之,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 功显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汉武盛世也被后人视作中国历史上的三大 盛世之一。 的评价: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 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六、汉元帝刘奭 汉元帝刘奭[shì](前74年-前33年) ,汉朝的第11位皇帝,在位16年。元帝在 位时期是西汉由转向强盛衰落的起点,社会危机逐渐加深。元帝本人也过于放纵外戚、 宦官,埋下了西汉的灭亡的根由。 的评价: 历史上不是提什么‘文景之治’吗 ?实际上,文帝、景帝只是守成,是维持会, 庸碌无能。从元帝开始,每况愈下。 七、曹* 曹* (155年-220年),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家和诗人,三国 时魏国的奠基者。东汉丞相,后封为魏王;去世后,汉谥武王。他的长子曹丕创立魏 国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皇帝。 的评价: 曹*是了不起的**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统一中国北方, 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 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八、南朝宋明帝刘彧 宋明帝刘彧(439年-472年),南北朝时宋的第七位皇帝。刘彧弑杀了侄子刘子 业而上位,他在位的六年半,刘宋因为惨烈的内斗,以及和北魏争夺淮北地区,国力 大幅衰落,百姓苦不堪言。所谓“天下?然,民不堪命”。 的评价: 登基“可谓奇矣”。 九、南朝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南朝梁的建立者。萧衍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 是南朝的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者。梁武帝初期**兴旺强盛,是一个有为的明君。后 期痴迷于佛教,多次舍身出家。企图以佛治民,纵容邪恶,导致侯景之乱,毁掉了江 南的生活物质基础。 的评价: 1、萧衍善摄生,食不过量,中年以后不近女人。然予智自离,小人日进,良佐 自远,以致灭*亡,不亦宜乎。 2、专听生,独任成乱,梁武有焉。 十、南朝陈后主陈叔宝 陈后主陈叔宝(553年-604年),南北朝时陈朝末帝,在位7年。陈叔宝是一个 荒?无度的皇帝,据《南史·陈本纪》记载“奏伎纵酒,作诗不辍”,又大建宫室, 滥施刑罚,宠爱后妃张丽华,朝政**。陈为隋所灭16年后,叔宝病亡洛阳。 的评价: 知识分子型的皇帝“没有出息” 十一、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24年。杨坚建立了隋朝, 统一了分裂数百年的中国。他开创的科举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在中国使用了1300年。 他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后世官制的基础。他大力发展生活物质和文化,使得隋朝成 为盛世之国 。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化辉煌 灿烂的时期。 的评价: 其做法“蕴藏大乱” 十二、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598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李世民是杰 出的军事家 ,在建立唐朝的的过程中立下了战功。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 死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迫父亲李渊退位而登基。李世民为帝之后,善于听取 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以武开疆拓土。开始了辉煌的贞观之治。他以文治昭昭、 武功赫赫而永载史册,成为一代圣君。 的评价: 评价其军事才能:“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十三、后梁太祖朱温 朱温(852年-912年),废唐哀帝李柷自立,国号“大梁”,史称后梁。朱温在 位期间,重视农耕,但是连年征战,民生多艰。晚年荒?无耻,***无度,强儿媳, 被他的三儿子朱友圭杀死。 的评价: 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略同,而狡猾过之。 十四、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音xù,885-926),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建立者,晋王李克用 长子,小名“亚子”。李存勖称帝之前,和后梁血战十多年,历经大小百余战,勇猛 异常,五代时期的皇帝以他的武功最厉害。但打了天下,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治理天下, 宠幸伶人,重用宦官,朝政荒唐。三年后因兵变被杀,失败之快,史上罕见。 的评价: 1、康延孝之谋、李存勖之断、郭崇韬之助,此三人可谓识时务之俊杰。 2、生子当如李亚子。 十五、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末帝。李煜不精于**,是一个治国的昏君。但其 艺术才华非凡: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 “千古词帝”。在位十五年,南唐亡于宋三年后去世。 的评价: 1、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终于亡国。 2、知识分子型的皇帝“没有出息”。 十六、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939年-997年),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1年,是太祖赵匡胤的胞弟。 太宗治政有为,爱读书,喜好诗赋,重视文化事业,改变了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陋习。 但在军事方面屡有败绩,不善武功。 的评价: 1、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 宋人终不省。 2、不择手段,急于登台。 3、赵匡义小人之言。 十七、 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蒙古 人,大蒙古国(蒙古帝国) 奠基者、**家、军事统帅,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 大汗)。元朝建立以后,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为太祖圣武皇帝。 的评价: “ 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识字的老粗。”(只是为了强调 “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成吉思汗并非不识字,元初名臣耶律楚材在《玄风庆会录》 一书中提到成吉思汗是可以亲自阅览文件的。) 十八、明太祖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1328年-1398年),大明开国皇帝。在位31年。是中 国历史上几个主要朝代的皇帝中第二个出身平民的皇帝,幼时贫穷。在位期间,重视 农耕,兴修水利 ;减免税赋 ;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同时 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严厉打击官吏的****,设立锦衣卫 等特务机构,强化皇权。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大争议的人物。持正面评价 者,认为他大力打击**,发展生活物质成效显著;而且太祖是一个少见的勤政皇帝。持 负面评价者,则多从其高压统治着眼,如大加杀*戮功臣、以特*务锦衣卫控制**、 文字狱及廷杖等。 的评价: 1、对治国能力的评价:“可不要看不起老粗。””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成吉思 汗,是不识字的老粗;刘邦,也不认识几个字,是老粗;朱元璋也不识字,是个放牛 的。”(注: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三人身为帝王时,他们的文化水平已经达到能 批阅奏折和签署命令的程度。) 2、对军事能力的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注册玫瑰网会员可以写自己的故事!立即免费注册
-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