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修养与自然法则之感悟

山岚飘鸿发表于| 人气:826

人,会产生一种“欢乐怨时短,愁苦恨日长”的飘渺感觉、、、、。而产生的原因,则是“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既是规律,亦是人为”。经历得多了,慢慢的也就融会贯通了、、、、这就是所谓的“成熟了”。这就好比峻岭崩石之坠沉于江流,其初始也,棱角分明。及至急流摧推、滩礁互撞,棱角渐钝,其行也越速,其形也越园。奔泻千里,其型如卵。人若如斯,亦世势尔。
人生于世,既要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亦须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方能形成永不重复的个性人生。人,只能相似,不能等同。否则,傀儡生也,世道乱也、、、、是故,“只立榜样,无须攀比”可也。
遵行于道(历史社会规律、人类自然法则),事不过三;即“人、家、我”。就己我而言,不伤公、不损贤;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勿以微隙积而成怨,勿以小怨集而成仇。以德报怨,尙善者也。俗语云:“千年之物八百的主”什么东西是谁的呀?、、、“五指有长短、智慧有高低、能力有大小、成败也自然”。心安则正,性和则平,无欲则刚。成美而生善;此为“至和”,“积善而成德,自治”者也。是故,《道德经》云:“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故云:“施之以美而己生善,至和之于我也”;“积善成德可齐家,治家之方也”;“家德共普而行于世,则世瑞政和,世人之福也”、、、、此虽然是人人皆知之理, 但也是为人处世之至道、至理”。而于佛教所说的“贪、嗔、痴”三事,实为祸福之源;不可不深思慎行,如履薄冰、、、、。
《劝学》云:“君子日三省而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却是“知易而行难”之事。套用一句时髦语:“且行、且慎;且改、且证;且珍、且省、且深思”。
唉、、、、,“满纸偷来语,本是前贤言;若让方家晓,且待聆讯时”。且搏一笑、、、、走休、、、、!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

注册玫瑰网会员可以写自己的故事!立即免费注册
山岚飘鸿 更新的故事
我要评论:
更多>>
  • 🙂
  • 😂
  • 😘
  • 😅
  • 👍
  • 💰
  • 💞
     


下一篇:有一爱叫做放弃上一篇:给生命一份感激,让心空一片光明

客服微信号:mgqrkefu       官方客服QQ:278206907(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咨询客服    客服中心

    

法律声明:禁止未成年人、色情服务者、婚姻幸福者注册,禁止在本站发布任何色情信息。为避免误导,原玫瑰情人网正式更名为玫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