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
- 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
冰雨幽冥发表于| 人气:544
父亡一周被狗啃 子在外为何忙 回家看爹娘 二老已双亡儿时回到家看到的是爹妈温暖的笑容和热乎的饭菜,如今回家看到的却是父母的遗体,甚至是被狗啃噬的尸体。这样的画面反差太大,让人不敢想象,但这样的事情的的确确发生了。事发安徽蚌埠市。一名六旬空巢老人有两名女儿,但都不在身边,孤独的老人家里养了近十条狗。因邻居一周没有看到这位老人,怀疑出了什么意外,便报了警。警察通知了老人的女儿,女儿却没有钥匙,开门请的开锁公司,门开后,只有一屋子狗窜来窜去。老人死了,尸体遭到了群犬的分食。不知道老人的女儿开门看到这一幕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两个女儿回家看看有那么难?类似的事情不止一件。前不久,长期在上海工作的嘉兴人陈先生,3星期前打电话回家,发现家中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当时他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之后,他屡次打电话回家,始终无人接听,他感觉不妙,赶回家中。谁知一推门就闻到一股恶臭,只见父亲趴在地上,母亲躺在**,都已去世多时。经法医鉴定,陈父已去世10天左右,陈母因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无法自理,在陈父意外去世一周后,活活饿死在**。两则新闻看了让人无比心痛。小时候的你若有一晚上不回家,父母都会寝食难安,急得到处找。长大了,他们不担心了,也不催着你回家了。但是他们老了,期盼你回家的心更加殷切。而你在哪呢?【议】常回家看看是有多难上文中的两则新闻都在网上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有人归咎于制度,有人归咎于人性。年轻人离开家乡后,与父母的实际距离拉大,加上工作忙碌、压力大、带薪休假时间难以保证等原因,与父母的联系减少,每年回家看望老人的次数屈指可数。很多年轻人表示,工作与照顾父母难以兼顾。在调查中,近四成在外工作的人表示超过半年才回家一次,14.49%的人一年才回家一次。回家,已经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平均每周一个电话、每年回家一两次,每年与老人呆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20天,这大概是很多离家的年轻人与父母联系的状况。为了让儿女常回家看看,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小寨村的窦宇宏老先生甚至制作了一张榜单贴在床头。榜单上写着: “2013(年)度,常回家看看”几个字,下面是“仲昌83次,春起78次,全顺54次……”。这是一张儿孙探望次数的排行榜。(窦宇宏老人每年发布儿孙探望排行榜)为啥要贴这个榜单,窦老爷子说年纪大了,怕忘事儿。大女儿知道他的心思,“还不是希望孩子们多走动,毕竟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我母亲也不在了。谁来陪着说会儿话,能高兴半天。”92岁的窦宇宏老爷子,每年发布儿孙探望次数排行榜。这事儿乍一听是个乐儿,可是细想想,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新修订并于去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但因为种种原因,这却很难实现。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面临着工作与照顾父母不能兼顾的两难。儿时盼爹娘 爹娘今盼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道德的鞭笞和对制度的拷问,都不足以唤醒逝去的双亲。如今在外工作的孩子,每一次离开家时,背后都是父母的泪水和期盼的眼神。网上的一段话令人动容:不知你是否会想起牙牙学语时,他们笑着教你喊“爸爸妈妈”,是否会想起骑在爸爸肩上,大声喊着“我比你高啦”的回忆,是否会想起你生病了,他们焦急得手忙脚乱、彻夜不眠,是否会想起你离开他们翱翔天际,他们的牵挂惦念,是否会想起晚年孤独的他们,在电话旁期盼守候……珍惜他们,如他们珍惜我们一样。儿时,你期盼工作的父母早点回家做饭团聚;今天,父母期盼在外工作的你经常回家团聚。或许难以想象,当父母看到你推开门,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你的声音时,他们会有多高兴。工作再忙、压力再大、都不应该是产生悲剧的理由。做儿女的,平常主动给老人打个电话,??做顿便饭,都是对老人莫大的安慰。正如那首脍炙人口的歌里所唱的,“常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注册玫瑰网会员可以写自己的故事!立即免费注册
- 冰雨幽冥 更新的故事
-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