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必会有相互交往的需求,这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交往预期的设定,又会因人因事而异,各不相同。希望遇上一个懂我、理解我、能与我风雨同行、能共荣辱同贫富、健康可爱、身心快乐的朋友、情人、伴侣----这就是众多美好的对“全身心交往”的交往预期的集合吧!可事实上,交往预期往往过于理想化,很难在现实中真正完全展现。在现实中咱更多的是只能开启“有限交往”,且更多的情形就是止步在“有限交往”之中而再无向“全身心交往”升级的可能了。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源自咱在设定了交往预期的同时,也就划出了“交往底线”。人无完人,金无足金,这是尽人皆知的。一娘生九子,九子九条心,这也己是人们的共识。由此推导出这样一个结论:各人有各人的“交往预期”和“交往底线”,且各不相同。在实际交往中,咱能遇上个“交往预期”和“交往底线”大同小异的,就该烧高香了。至于说“交往预期”和“交往底线”完全相容,那只见于传说中的“天作之合”,属于凤毛龙角之稀罕事。同样,若说“交往预期”和“交往底线”完全背离,真正的“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形,也是很少见的。更多的情形是“交往预期”和“交往底线”有交叉--有部分溶合又有部分分离。溶合部分即是“有限交往”的基础,分离部分就是矛盾纠结的源头。事实上,仅管我们可以对部分“交往预期”和“交往底线”进行道德评判,但却无法也无权剥夺人们对某部分“交往预期”和“交往底线”的设定。我们能做到的只是:一、拒绝与自已“交往预期”和“交往底线”基本背离的人交往,如果是通过“有限交往”后仍觉得自已的“交往预期”和“交往底线”是正确的且不想作丝毫修正的话。二、主动修正自已的“交往预期”和“交往底线”,以适应并引发回应,把“有限交往”升级到具有美好前景的“全身心交往”的过程中去--如果通过“有限交往”后发觉得自已的“交往预期”和“交往底线”确是有问题的,且诚心愿作必要的修正的话。
显然,在开启及延读“有限交往”的过程时,坚守诚意和尊重对方--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即使是进入到美好的“全身心交往”的过程中后,也仍不该忘记要坚守诚意和尊重对方。因为:这是交往的最起码守则,交朋友如此,找情侣如此,做fuqi更该如此。
相关主题: 交朋友,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