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路公交车的第16.5站
多年以后,103路公交车的首班司机丁师傅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的早晨,天上飘着大片的雪花,车内乘客稀少,在第17个站点,没有乘客下去,只有一对母子上车。
第17站是陈家庄,那是一个城中村。从东到西,103路公交车穿越这座城市,途中经过学校、医院和大型超市,是一条重要的公交线路,车上经常人满为患。
但那个清晨,车上的乘客却屈指可数,不只因为是星期天,主要是天气恶劣。风雪交加的早晨,外面寒风刺骨,没有特殊事情,有谁愿意赶早班车呢?稍事停息,见没有乘客上下车,丁师傅便准备关闭车门。这时,车后面忽然传来急促的呼喊声“等一下,师傅,等一下!”夹杂着沉重的喘息,喊叫声在风雪中有些模糊不清,但丁师傅显然听到了,关闭车门的手迟疑地停了下来。
好像等了许久的样子,车上仅有的几个乘客睡眼惺忪中还嘟囔了几句,好像说哪里有人啊,还不赶紧走,冷死了!丁师傅也觉得等的时间过长,就在这时,车门口传来沉重的喘息声,紧接着,那对母子上了车。
那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啊:母亲身体瘦弱,年轻却憔悴,穿着笨重的、过时的棉大衣,身上落满了雪,发梢湿漉漉的。孩子伏在母亲的背上,一副柔弱无力的样子。母亲费力地坐在座位上,小心地把孩子揽进自己的怀抱,然后冲着丁师傅歉意地一笑。丁师傅扫了她们一眼,不解地说:“那么大的孩子,怎么还背着抱着?”他声音很低,像是在自言自语。
“孩子脑瘫,我们去儿童医院。”母亲短短地回答,然后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把脸紧贴在孩子的身上。
丁师傅一愣,粗壮的眉毛向上抖动了一下。
风雪依旧,103路公交车在清晨的城市街道上缓慢而沉稳地行驶,车厢内很安静,听得到那对母子的喃喃低语。孩子像是在梦呓,母亲轻声细语地安抚着他。车内温度很低,没有空调,丁师傅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儿童医院到了,母亲费力地重新背起孩子,准备下车。丁师傅不声不响地走过来,悄悄在背后扶了扶孩子,送她们母子下车,还嘱咐说注意积雪,小心路滑。母亲大声地道了一声谢谢,而后背着孩子进了医院。
此后,每天清晨,103路公交车首班司机丁师傅总会在第17个站点遇到那对母子。孩子患了脑瘫,6岁了却还不会走路。她们租住在陈家庄一处狭窄的出租屋里,每天早出晚归,母亲带孩子到儿童医院做康复训练。
那对母子的住处,刚好位于103路公交车的第16和17个站点之间。丁师傅想,公交车能不能转个弯,专门在她们住的巷子口停一下,免得那位母亲每次都要气喘吁吁地背着孩子赶这么远的路。况且随着孩子越长越大,体重会逐年增加。
丁师傅惴惴不安地把这个想法向公司高层和盘托出,公司没有马上答复。丁师傅知道,自己给公司出难题了,公交车哪能随便停靠呢。
没想到,第二天,公司领导特意找到他,重重地拍了拍丁师傅的肩膀,说:“丁师傅,我们替那对母子谢谢您!”丁师傅心里一热,知道这是应允了。丁师傅冲着公司的大门深深地鞠了一躬。
103路公交首班车在这座北方城市有了一个新的站点,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为第16.5站。消息传开后,许多人慕名而来,专门乘坐103路公交首班车,只为向那对母子道一声祝福,向司机丁师傅道一声谢谢。
又是一个寒冷的早晨,103路首班公交车稳稳地停靠在第16.5站,一对母子相互搀扶着上车,人们纷纷起身让座,母亲微笑着一一道谢。那男孩已经十几岁了,一脸纯净,他慢慢地能够蹒跚地迈开步子了。
在清晨寒冷的城市街道上,103路公交车在司机丁师傅的熟练驾驶下,缓慢起步,沉稳地在街道上穿行。车厢内很安静,可以听得到那对母子的喃喃低语。
外面气温依然很低,作为103路公交车上的乘客,我却感觉身上有一股暖流在悄然涌动,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车上安装了空调的缘故吧。(文 王伟锋)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经常接触一些命运坎坷的人。一次,我采访一位老奶奶,她不幸的人生经历让人同情。但她对我说:“尽管我一生困苦,但感觉还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我曾遇到—位恩师。”
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因家暴而离家出走,父亲带她南下到济州岛打工。年少的她一边读中学,一边在父亲朋友的餐馆打杂。她的生活很艰难:鞋子露出脚趾;因为居住的地方洗浴不方便,她的衣服总散发着难闻的腥臭味。
不过,她学习一直很努力。有一位老师非常欣赏她的上进心,经常给她鼓励。有一天,老师叫住她,让她到街上的几家商铺跑腿送点东西。于是发生了让她终生难忘的事情。
她去的第一家商铺是鞋店,把老师要送的东西交给了店老板,店老板看到她很吃惊:“哎!原来你就是那个孩子!”然后不由分说抱来一捆鞋子:“来,挑一双合脚的——你的老师已经付了钱。”于是她懵懵懂懂穿上了一双新鞋。
第二家商铺是内衣店,当她说出老师的名字时,店老板拍手笑道:“原来是你啊!你的老师本想帮你买回去,后来又觉得你都是这么大的女孩子了,不方便直接给你买,就把钱留了下来。快进来挑选自己喜欢的内衣吧。”
第三家是服装铺,在那儿老师早已为她留下了一件外套的钱。说到这儿,老奶奶满面红光,宛如回到了少女时代,“我一身新衣,蹦蹦跳跳地回到餐馆,觉得自己一下子变成了穿着玻璃鞋的灰姑娘。那时我才知道,眼泪并非只在悲伤时才会流,在喜悦的时候也会流。”
中学毕业后,她选择了釜山一家企业的附属学校继续她的学业,老师却很反对,说那个学校的学生很多都中途辍学了,怕她完不成学业。她想继续上学,家庭条件又不允许她选择别的学校。最后,老师做了让步:“我支持你,但你要答应我,毕业时一定要拿到毕业证。”
在那所学校,她认真读书,废寝忘食。有一次,老师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我去首尔开会,顺便来釜山看看你。”从首尔到釜山很远,老师肯定是专门来看望她的。老师看她一切都好,便急急搭乘最后一班飞机走了。老师的背影在她眼前渐渐消失,然而,在她心中,老师的背影却那么高大——就像一座山,一座巍峨厚实的山。
拿到毕业证之后,她回到济州岛。第一件事就是亲手把毕业证送到老师的面前,老师一把抱住她,流着泪水呜咽道:“谢谢你,你终于长大了,我知道你会有出息的。”她也不停地哭,她想说“这一切都是托老师您的福”,可话到嘴边,最终还是化成了阵阵的呜咽声。晚上,师母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庆贺她的毕业。这是人生中有人为她这样准备晚餐,也是她吃过的最好的晚餐。
老奶奶从往事的回忆中回到现实,眼中噙满泪水。她说: “过去艰难的岁月,让我学会了微笑面对一切困境。那位老师的关怀,成了我一生最温暖的回忆。想想看,一个大老爷们儿,一家家鞋店、内衣店、服装店地跑来跑去,不停地嘱咐店老板如何让我挑选出称心如意的鞋和衣服,还要照顾我的自尊,真够难为他的。人都会有艰难,但有过温暖,就是最幸福的。”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