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廊桥》

落寞情怀发表于| 人气:636

昨夜朋友来访,沏了一壶酽茶,自己偶尔喝了几杯。几杯茶下肚,知道今夜是彻底无眠了。半夜,当时间过了凌晨一点以后,无可奈何的我又披衣下床,在书柜里翻找书看。无意间,看到了十年前买的一本《廊桥遗梦》。

那时候买这本书时,纯粹是为了赶时髦。当时的宣传海报上说,此书一问世即引起轰动,高居美国各大报刊的畅销书榜之冠。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买来看看吧!

也许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看不懂也理解不了,两颗中年人的心在饱受孤独渴求情感慰藉的那种心情。薄薄的小书看完竟觉得微微失望,当时完全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与意境,一扔就是十年。

今夜,事隔十年,我又重新捧起,细细读来。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罗伯特.金凯是美国《**地理杂志》的一名摄影记者,常年辗转在世界各地为该杂志拍摄各种照片。并把此当作一种艺术生命和谋生手段。

一九六五年八月十六日,因工作的关系,他驱车赶往美国麦迪逊县的克雷顿镇去拍摄几组关于廊桥的照片。在从他邂逅了本书的女主人公弗郎西斯卡。当时,罗伯特.金凯五十二岁,弗郎西斯卡四十五岁。就这样的偶然相遇,两颗中年人的心渐渐贴近,撞出了爱的火花,寻觅以久的灵魂找到了永久的归宿,一段无法用世俗标准和道德伦理去理解和衡量的爱情就这样发生了。就像书中所说“两个人就像两只孤独的大雁,在用一生的时间,向彼此飞去”,穿越了千山万水,历经了百转千回,终于走到了一起。

因世俗和家庭的羁绊,双方在一起的时间仅仅六、七天。此后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天地,彼此的后半生里,再也没见过面。但此后的二十余年里,直至彼此的生命最后时刻,双方一直都生活在这六、七天对彼此的回忆之中。

再读《廊桥》,我彻底无言了。汤显祖写《牡丹亭》,清远道人为之题词,中有两句至理名言:第云情之所必有,安知理之所必无也。已经说明人生之事,情之所钟,非理可讲。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近不惑的中年人,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和要求,对自己的情感逐渐麻木。他人、自己都以为这一生就这样了。惊心动魄的爱情在自己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就已经宣告结束了,下半生的时光全部交给了子女、家庭、事业和社会规范。但在内心的最深处总涌动着一种难以尘封的激情,渴望理解、拒绝孤独、寻觅爱情、拥抱激情。于是就有了《廊桥遗梦》,就有了罗伯特.金凯和弗郎西斯卡。这种心情,这种意境,少年人不会懂,他们只会要求自己的父辈端庄、正统,扮演社会规范所要求的脚色。在他们的眼中,爱情、浪漫是他们少年人的事,与父辈无关。因为他们已经没有“爱的权利”,失去了“选择的机会”。其实人类的情感都是一样的,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渴望激情、需要理解、需要慰藉。但这份情感在成年的儿女、规范的社会道德面前如何表露。

想爱就爱,想恨就恨是整个人类永远向往却永远无法实现的渴求,人生之事,不如意十之八九。明明寻的如花美眷,内心却总有一种殷殷的希翼,是人心不足,是得垄望蜀。都不是,人生就是这样的,孤独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的人努力克制,内心的苦楚,自己品尝他人不知。有的人不加克制,随心所欲,这就出现了婚外恋,家庭破碎、事业丢弃、身败名裂。不要一味的谴责后者,抛开物欲的利益,当爱情发生在中年,发生在婚后,你很难把握。这样说,并不是教唆男人犯错,也不是支持婚外恋。而是爱情来时,一切顺其自然吧,躲的开便躲,躲不开便是生命的劫数,便是上天的慰藉。就像罗伯特.金凯和弗郎西斯卡。

一本小书看完,已是曙光渐放,天已黎明。推开窗,东边是初升的太阳,阳光照耀在新绽的绿叶上,露珠映现出万道光芒。阳光下,一切是那么明媚,那么自然。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存在既是合理。



相关主题: 浪漫邂逅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

注册玫瑰网会员可以写自己的故事!立即免费注册
落寞情怀 更新的故事
我要评论:
更多>>
  • 🙂
  • 😂
  • 😘
  • 😅
  • 👍
  • 💰
  • 💞
     


下一篇:写在立秋上一篇:为什么打工

客服微信号:mgqrkefu       官方客服QQ:278206907(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咨询客服    客服中心

    

法律声明:禁止未成年人、色情服务者、婚姻幸福者注册,禁止在本站发布任何色情信息。为避免误导,原玫瑰情人网正式更名为玫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