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午饭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些上海人和非上海人在使用普通话上的一些差异,特别是在一些生活用语上的叫法,望各位拾遗补缺。
1. 上海人一般管肉馒头就叫做“馒头”(至少我是这么说的),而非上海人通常称为“包子”。我刚上大学时去食堂打饭(其实这个词也是普通话的用法差异,我们上 海人一般只“吃”不“打”),对食堂的师傅说:“来两个馒头。”我的意思其实是肉馒头,结果给了我实心馒头,也就是我们上海人说的“淡馒头”。。。
2. 上海人一般说“做功课”或者“做作业”,非上海人一般说“写作业”。
3. 上海人要吃白饭的话一般说“给我盛碗饭”,非上海人一般说“来碗米饭”。
4. 上海人“烧饭”的意思当然不仅仅只烧上面的“米饭”,非上海人可能会说“烧菜”,“做饭”。
4. 上海人说“来盆炒蛋”,非上海人说“来份炒*蛋”。
5. 上海人说“我要吃蛋糕”,非上海人说“我要吃*蛋糕”。看来他们确实十分强调蛋类以及有蛋类成分的食物一定要用*蛋做。
6. 上海人对酱菜有十分明确的细分,比如“咸菜”,“榨菜”,“大头菜”,“萝卜干”等等,非上海人一律称为“咸菜”。“菜”无所谓,只要味道“咸”就可以。
7. 上海人对绿叶菜也有细分,比如“青菜”,“蓬蒿菜”,“生菜”,“豆苗”,“*毛菜”等等,而我经常听到他们说,“青菜有没有?”,其实我理解下来,他们要的是蔬菜或者是绿叶菜。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