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春天。心雨又逢天雨。清晰地记得那是老校教学楼前,就在我办公室的后面,所任教教室的前面,有一棵高大的白玉兰。那个春天也如今年一样料料峭峭、淋淋漓漓、淅淅沥沥。这味道很压抑,也很让人感伤――让原本没感伤的人变得感伤莫名,让原本就伤感的人情绪低落到极点。一直觉得那样的感觉很难形容,后来看余光中先生的文章,“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觉得一下找到了注脚。那个雨季中的初春,就在黑白片中演绎着。
那是一个午后,茫然的眼睛透过沾满水珠的玻璃,投向了那棵雨中的玉兰,她已开放了,白莹莹的花朵开满了一树。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曾在多少个冬日阳光暖暖的午后,看过她立在光秃秃的枝丫上的花苞,想象过寒冬退去后那个花季的光艳,该是灼灼其华了。不曾想,经历了烈日风霜雨雪四季的洗礼,经历了漫长的孕育等待,等来的竟是这样一个凄风冷雨中的惨淡花季。枝头的花朵在寒风中颤动,不时地,有花瓣飘落下来。地面上,已散落了一地的花瓣,不再洁白,而是泛着黄色,沾着泥浆。难道这就是她的花季?这个花季就这么的短暂?……
雨,就这样打着树上的花朵,打着树下的落英,打着窗玻璃,也打着我的心。
来年的初春,是个小阳春。依然是在那个办公室,那个教学楼,阳光下的玉兰灼灼地开了一树。艳阳中,和风中,玉兰的花季也还是不多几天,只是开得尽兴。像刚过去的春节,短暂而又热闹。那个初春是彩色片,有着明丽色彩的彩色片――因为阳光,因为和风,因为天晴,心也晴。
此后的年月,江南的初春,还是或风和日丽艳阳高照,或春寒料峭霪雨霏霏,花开与花谢,艳阳与霪雨,依然会拨动我的心,只是黑白片、彩色片的感觉逐年淡去,不知是因为平庸还是因为安逸。
今天,因为这江南的雨,想向学生介绍余光中老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于是翻出重读。“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不知道我的学生会不会因为读了这篇文章,撑着伞走在雨里能生出些许诗意来。
雨,真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岁月淡化了的记忆因她再一次清晰。走过日日走过的马路,看那雨中的白玉兰,记忆中的黑白片彩色片又一次年轻起来。
本文来源:[玫瑰网,www.mgqr.com]